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百六十九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6

教化
  禦花園裏,張誠正要退下時,陳矩,田義與十幾個小太監前來侍駕。
  聽天子詢問,張誠早已停下腳步,躬著身子道:“果真陛下對官員之事了如指掌,這壹次孫隆存問林延潮,去得正是福建。”
  天子笑了笑道:“十年之君臣,朕何止知道這麽多,對了,他的書院辦得還不錯,福建提學耿定力說他將為官這幾年的積蓄,都買了學田作為辦學之用,實在是難得啊。”
  “朕還記得林卿為官之初,就曾經向朕建言,提倡以文教興國,讓每個貧民百姓都是能夠讀得起書,這麽多年了,他還是沒有變啊!”
  這時候秉筆太監田義笑著道:“陛下之前不是壹直覺得林卿似張太嶽嗎?”
  天子聞言神色壹凜,陳矩看了田義壹眼笑道:“臣之前也有此感,但臣想來想去林延潮為官以來最為主張的乃興學,辦教育的事。而張太嶽在位時卻是禁書院,這倒是不壹樣了。”
  在天子面前陳矩倒是時常說林延潮的好話,但田義卻沒有沒有如此。
  天子聞言神色緩和,然後道:“陳矩這妳就有所不知了,林卿與張太嶽有點不同,此人極為好名。當年他給朕講學時,有壹次他提及古往今來儒者,唯有孔子,王陽明二人可稱得上三不朽,言語之間甚為羨慕。朕當時調侃問,妳已經是三元了,有想過以後如何嗎?”
  “林延潮答朕說立功,立德,立言,能為其壹者都可以青史留名。臣雖是陛下欽點的三元,但說來慚愧為官至今仍沒有壹事有所建樹。將來若臣能達到陽明先生壹半足慰此生了。”
  陳矩笑了笑道:“這麽說林先生這壹次回鄉辦學,就是學王陽明龍場授業了。”
  天子聞言冷笑道:“當然有此心,同樣也是避風險而保富貴,否則他為何朕許以他在鄉參政,他都不敢答允。”
  田義在旁道:“或許也是大臣的矯情之心,等陛下三請五請他出山呢。壹部三國野史真害人不淺,弄得讀書人都想當諸葛亮,盼著好有個劉玄德來三顧茅廬請之出山。”
  天子笑了笑,不置可否。這時張誠卻突然道:“可是今年吏部推舉大臣的名單裏林延潮仍是名列其中啊!”
  田義神色壹僵,心想以往張誠不是常與陳矩唱反調打壓林延潮嗎?怎麽這壹次卻說起他的好話了。
  天子聞言笑了笑道:“今日倒是新鮮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張誠那妳說為何吏部推舉大臣會將林延潮列在其中呢?”
  張誠道:“臣本不敢妄加揣測,以往臣覺得是申先生的意思,但是現在吏部不是楊巍做主,而是宋?做主,那麽吏部再推舉林三元那臣就覺得……之前是臣的偏見了。當然宋?或也是買申先生的面子罷了,”
  天子看了張誠壹眼,點點頭道:“妳倒是能知錯就改。”
  張誠道:“每日三省吾身,這都是平日陛下對臣的教誨。”
  天子道:“好了,奉承話不要說了,妳盡快將奏章送至內閣吧,讓幾位閣老立即票擬。”
  張誠退下後,田義,陳矩壹並道:“啟稟陛下,今日皇明時報,天理報,新民報臣等給送來了。”
  天子點點頭,笑道:“這三封報紙甚好,閑來打發功夫甚好,不過都是壹旬兩刊甚是不過癮。”
  歷史上太監劉若愚寫宮廷雜史裏有記載,萬歷皇帝有壹個嗜好就是看書,他每日都派親信太監到京城裏的各大書肆采購,但凡有什麽新出的書都買來看,天文地理無所不看。
  但這個時空出現了報紙,而且還是官媒,故而萬歷皇帝興趣就轉到閱讀報紙上。
  這就好比現代很多人,自打有了新媒體後,就棄書不看整天抱著手機刷頭條。
  但對於嗜書的宅男皇帝而言,唯獨嫌報紙不好的就是速度太慢。
  看著陳矩,田義二人捧著報紙,天子道:“照例先看皇明時報吧!”
  當即陳矩捧著報紙遞上,天子看了壹眼皇明時報後即冷哼壹聲。這些主筆的言官們,又有幾個在含沙射影勸立儲位了。
  除了這些,也有人諷刺了壹句,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求天子,先來謁相公。
  天子笑了笑問:“此是引自何典?”
  二人都說不知。
  天子道:“此詩是引自神童詩,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求天子,先來謁相公。說的是官員還未去朝見天子,先來拜見宰相。”
  知道諷刺的是申時行,天子對此也不生氣,陳矩,田義聞此唯有幹笑。
  天子對於這些皇明時報上的邊角料甚感興趣,但對於報上所載的軍國大事就略略看了壹眼,然後丟給了陳矩然後道:“這皇明時報立針砭時弊之詞還是太多了。”
  田義奉上新民報,天子搖了搖頭道:“此朕要放在最後好好看。”
  陳矩聞言即奉上天理報。
  這天理報記載的都是各地的孝行節婦,天子搖了搖頭道:“地方官員平日裏滿紙虛文也就罷了,連文章上也是滿嘴虛話,如此也就罷了。但這等餓子而孝母之舉,也稱得上孝行?如此哪得教化之用?”
  說完天子壹面看壹面搖頭,最後才看新民報。
  卻說三份報紙裏,天下為公報份量最足,僅憑這壹點就令天子很滿意了。
  天子突然問道:“母後最近還喜歡報紙嗎?”
  田義道:“太後當然喜歡,只是她近來不敢看,說怕傷眼睛,讓宮裏人讀給她聽。上壹次宮裏太監將恪守讀成了客守,還給她老人家聽出來了。只是這新民報她仍是不讀的,反而對於天理報卻是叫文書房每刊不落地送到慈寧宮來。”
  李太後為什麽不讀這新民報,天子是知道的,他當下將新民報紙翻開。才看了壹眼,天子就忍不住笑了。
  但見這新民報頭版最顯眼之處不是文章,而是京裏某某藥堂剛出了壹方子,此方專治花柳病。
  對於新民報這樣傷風敗俗之舉,朝臣們壹直有議論。但是皇明時報,天理報朝廷幾乎都是在貼錢在辦,唯獨是新民報還有盈余。
  這新民報創收的辦法,就是這廣而告之之舉,簡稱廣告,這名字說來簡直令人可笑。
  故而天子卻是允許了,原因很簡單他是新民報的粉絲啊。
  天子繼續看下去,這新民報也有意思,每日最顯眼處內容都有不同,今日先摘錄了幾則文人鬥智故事,主人公是王安石與蘇東坡。
  壹日,王安石與蘇東坡論及鯢字,說此字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古人制字,定非無義。
  蘇東坡聞言拱手問道:“鳩字九鳥,可知有故?”
  王安石想了許久,想不出是何緣故,於是認真請教。
  蘇東坡笑道:“《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共是九個。”
  天子看到這裏,不由手撫圓肚大笑道:“有意思,有意思。”
  然後天子又看了幾則都是這樣文人智鬥的故事,都是開懷大笑。
  天子道:“對於讀書人而言這樣的故事最是討巧了,這新民報嘛,比天理報少了教化之意,比皇明時報少了幾分嚴謹,但勝在合人心思。”
  天子繼續讀下去,當然除了這些笑料,還有各地科舉之事,都不知這主編從哪裏找來的,壹條條看去都是令人看得津津有味。
  其中還有幾篇古人論戰,甚至有壹篇番薯在北直隸推廣情況。
  在這講述番薯的篇幅裏,裏面介紹了壹條用番薯備荒之法。
  他說若是某地鬧饑荒,就可以立即栽種番薯種子,只要番薯長到兩個月,就可收得指頭大小的番薯,而其莖葉可以拿來蔬菜,如此可以大大減輕饑荒。
  天子看了搖了搖頭道:“稀奇,稀奇,這等說法可有什麽所憑嗎?不會是想當然想出來的吧。”
  陳矩,田義都是說不知。
  天子又記得上壹刊的新民報也說的是番薯,這文章他很有印象,說的是番薯在北直隸某縣的推廣,說是今年饑荒來的時候,當地百姓白天起來是紅薯煮壹鍋稀飯再加紅薯,中午又是壹鍋紅薯稀飯,晚上還有壹鍋紅薯稀飯。
  就是靠著這紅薯稀飯,吃得人肚子裏直泛酸水,燒心燒心,有的家人沒有主糧,就是靠這紅薯過日子,家裏的小孩子每頓飯前沒先吃個七八條紅薯,就不許吃壹點主食。
  這說得都是人日子過得如何如何苦,仿佛筆者深入其境了壹般,但不知為何這樣的文章看得卻令人覺得比那些滿紙經義,道德文章的報紙讀起來引人入勝多了。
  不少人看完後都是掬壹把眼淚,同時到了最後也為北直隸各州縣戰勝這場饑荒而喜極而泣。
  天子看了也是感觸很深,不免又想起了當初主持屯田的林延潮,徐貞明。
  天子對陳矩,田義道:“這新民報的主編,朕記得是孫承宗吧。他現在是何職?”
  陳矩道:“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
  天子道:“此人乃是人才也,讓他屈身辦此報紙太可惜了。下中旨任他為侍講,朕另有大用。”
  陳矩吃了壹驚道:“陛下,此人三年前才升是修撰。何況下中旨用人內閣吏部那邊會有說辭。”
  天子道:“朕知道,但朕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孫承宗是朕壹手提拔的。人才難得!”
  Ps:這幾天事多太忙了,更少了還請見諒,日後壹定補上,抱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