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三十九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3
評卷(壹更)
從林垠那回來,林延潮心底忍不住激動,回到座位上平復了下心情
自己文章已是入選就已是放心了,這閑草集名字起得好啊,仙草級,說明裏面收錄的都是仙草級別的文章啊。
想到這裏,林延潮將昨日那本沒看完的捧在手底又重新看了起來。
龔子楠湊過來問道:“怎麽兄長,妳昨日兩篇都寫完了?”
“沒,我只交了壹篇。”
“壹篇?”龔子楠詫異道,“妳不寫兩篇,讓山長篩選壹下?”
林延潮笑了笑道:“真正好的文章,壹篇就足夠了。”
龔子楠道:“兄長不愧是案首,太有才了。”
坐在前桌的林泉,壹直盯著林延潮入內。
林延潮與龔子楠雖說得低聲,但他也猜到是文章入選閑草集的事。
他壹心想要在閑草集的文章,壓過林延潮壹籌,好奪人眼球,故而壹直壓著不寫,想看完眾人的篇目後,自己再作壹篇,別出蹊徑好壹鳴驚人。
聽林延潮與龔子楠二人說得小聲,林泉主動走來笑著道:“林兄的文章想必是極好的,不知可否展示給我們看壹下?也讓我等好拜讀壹下呢。”
聽林泉這麽說,壹旁其余幾名上舍弟子,也是圍了過來道:“林兄說壹說吧。”
“府試案首的文章,我們都是想爭相壹睹的。”
這壹次閑草集,除了征錄林延潮五人的卷子外,整個書院六十名弟子裏,再另外征集五張卷子,所以書院每名弟子都有參與。不過就是很難被選中。
林延潮見了眾人當下道:“大家太擡舉了,山長已是拿去收錄,我手裏也沒現稿,閑草集,大家就能見到了,暫不急於壹時。”
本來林延潮這麽說。眾人不好相強了。
林泉卻陰惻惻地笑著道:“林兄,別孤芳自賞嘛,讓我等壹見也是好的。妳若不方便說,誦讀出來也是壹樣。”
林延潮眼睛壹瞇道:“好啊,既是如此,我也不能壹人拿出來,妳我壹起把文章默出,大家印證壹下,點評壹番如何?”
林泉聽了林延潮的話。就不說話了。
下面林延潮就在書院壹面讀書,壹面等候閑草集出版的消息。
按道理,要請文集要勘定,排版,校對,請名儒點評,最後在刻錄,印書。成集,這壹套是很長的流程。按照文人不急不忙的尿性。拖個壹年半載都是可以的。
但是林垠發話了,要將這本閑草集趕在院試前壹個月完工,目的是將之呈送至新任提學官的手裏。
下面林延潮在書院就學的日子,就是如此波瀾不驚地過著。
偶爾聽得消息,就是自己的老師林烴,終於去蘇州赴任。臨走時命人送了份信給自己,讓自己著緊舉業。
還有就是張居正的壹條鞭法,在閩中出現了壹點小風波。
壹條鞭法在福州等沿海各府實行之初,落得了不少好處,贏得了壹篇贊譽。但在建寧的內陸各府實行卻遭至了壹篇抱怨之聲。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饋,卻沒有受到重視,福建巡撫劉堯誨與巡按商為正,聯名上奏朝廷,說壹條鞭法在閩地實行成功,希望以後永為條例。
除了這幾個零星消息外,對於林延潮眼下書院的求學生涯,不起絲毫波瀾。
泉州府南門。
壹頂轎子,正緩緩落下。
壹名三十余歲的男子拿著折扇,從轎子上走下。
壹旁的門子見了笑著道:“這不是解元郎。”
那解元點點頭道:“聽聞老師省親歸府,故而來拜訪,在不在府上?”
那門子道:“當然在,今天早上有閩中來的客人,老師見後,現在書房批閱文章呢。”
“閩中的客人,找老師什麽事?”
“聽說是濂江書院來的,請他點評幾篇文章。”
解元聽了哈哈笑道:“怎麽還有人敢請老師批閱文章!那不是找罵。”
當下這男子走入書房,但見壹名頭戴儒巾,穿著黑裳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案後壹面拿著筆,壹面閱卷。
“老師。”男子行了壹禮。
那中年男子看了壹眼道:“不是說了,我不是妳的先生嗎?”
解元道:“弟子曾在妳門下聽過課。”
“當年孔子的弟子,不少也聽過少正卯的課,妳說這些弟子也要尊少正卯為老師嗎?”
解元不由壹笑,孔子和少正卯同講學於魯,少正卯課講得好,孔子弟子都跑去聽過課,唯獨顏回不去。孔子擔任大司寇後,幹得壹件事就是殺少正卯,言其有五罪。
解元道:“先生,這比喻不恰啊,妳這不是自比少正卯嗎?”
中年男子道:“少正卯怎麽了,少正卯之案乃千古壹冤,孔子因其言而誅其人,還有理了?”
那解元知對方脾氣就是如此,也不去爭辯,否則兩人就算爭個三天兩夜,對方也要理論到最後壹句。
不過其人性情雖如此,但那解元佩服對方心胸廓八肱,識見洞千古。
這位深得佩服的中年男子,名為李贄,泉州人現任南京刑部員外郎,正回鄉省親,這位後世的大思想家,雖還未辭官講學,但已是公認的名儒。
至於那解元郎,也是泉州人,名為李廷機,隆慶四年順天鄉試的解元,但在隆慶五年和萬歷二年的會試裏連續落,也不肯去吏部報備,而是決定再讀三年。
李贄將文章看完擱在壹旁,李廷機問道:“可有什麽入眼的文章嗎?”
李贄道:“林垠此人雖迂腐不堪,但性子還算坦蕩,算是可以壹交之人。他的弟子教得也不錯,其中有數人文章還是可以看的。”
李廷機聽了訝異,李贄說可以看,就是真的可以壹觀。
於是李廷機當下從李贄案頭上將那本名為的書稿拿著讀了起來。
李廷機年少時家貧,下過苦功讀書,終於二十八歲那年鄉試奪魁,所以他看文章也是頗為挑剔。
他讀書有個習慣,壹本文集拿來,只看開頭壹篇和結尾壹篇。若是兩篇都不和意,中間就不看了。
李廷機看到壹篇,是壹八股文,年少時他號稱制義技壓壹閩,是舉人裏寫八股文的翹楚。
但待見到這壹篇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壹人的時文後,眼睛就離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