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呼啦圈大神

歷史軍事

  天才小廚子穿越到大宋,開動頭腦風暴忽悠到萬貫家財開了家飯館。   楊懷仁看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77章 爸爸去哪兒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8

  楊懷仁下了決定,可離開京城去哪兒,要用什麽理由離開京城又成了壹個難題。
  要走,也不能是他壹個人走,如今家裏四個孩子都還小,楊懷仁這個老爸可不舍得離開他們太久的日子。
  楊家莊子裏其實有沒有他都壹樣運轉,家裏的管事們已經把莊子裏所有的事務管理的井井有條,只需要留下幾個管事看著就不會出大亂子。
  城裏的酒樓生意壹直很火爆,王明遠和羊樂天把隨園經營的有聲有色,雖然沒有開分店,但店面卻越做越大,有了點大酒樓的感覺。
  學院也沒什麽大問題,雖然錢是他壹個人出,但名頭卻掛在皇帝名下,本來培養廚子和其他工匠的學院是被教人聖人之書的書院所瞧不起的,但掛上皇帝的名頭,那就沒人敢說三道四了。
  廉先生的弟子們現在都在學院裏任教,有的甚至扔了官不做也要回來當先生,可見他們對學院的未來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至於山谷裏的龍武衛和虎賁衛,在楊世虎將軍的帶領下壹直在操練著,名義上還是禁軍的編制,但實際上他們總有種被遺忘了的感覺。
  特別是禁軍在西邊打了勝仗之後,龍武衛和虎賁衛原本因為訓練素質優秀而積攢的名聲也漸漸隱退,其余參加了征西的禁軍又重新不把他們放在了眼裏。
  更可氣的是某些禁軍將領真的把龍武衛和虎賁衛當做了垃圾桶,只要是和他們不對付的將士啊,軍營裏的刺頭啊,甚至只是長得不好看的,凡是他們看著不順眼的,都打發到了這兩衛裏來。
  龍武衛和虎賁衛是不嫌棄的,保持這壹種多多益善的心態來對待新人們,反正來誰都壹樣練,而且比以前的練法更狠的練。
  有誰不服不要緊,楊懷仁訂的制度可是後世軍營的嚴苛制度,而且結合了當下的規矩,殺威棒是不長眼的,誰訓練不好就不給好飯食,有刺頭鬧事或者逃跑也不怕,抓回來先暴打壹頓,然後關小黑屋,關到乖乖聽指揮了為止。
  於是兩衛的規模就這麽不斷的擴大,竟超過了兩萬人的編制,超出來的人,兵部是不給發餉銀的,還是楊懷仁自己掏錢,這會兒倒沒人說他什麽了。
  朝廷打了勝仗,可國帑也用去了大半,朝堂上壹幫家夥們就喜歡鬥嘴,賺錢的本事那是不能指望的,所以方方面面都在縮緊開支。
  楊懷仁的邊貿計劃倒是讓他們看到了賺錢的希望,對這件事很是上心,搞得好像沒了楊懷仁什麽事壹般,功勞似乎都成了他們的了。
  楊懷仁其實不介意,他就管投自己的錢做自己的生意,將來能賺大錢就好,至於誰要搶功勞,隨便他們搶就好了,他也不稀罕,反正他的爵位是不可能再高了。
  其他的嘛,只要安排好了境內境外的商道就好,龍門鏢局將來可以大展身手,來往於京城和西域的貨物,都需要他們沿途護送。
  鐵香玉生孩子前還很操心這事,但生了孩子之後便不管了,現在她最大的任務就是養育兩個兒子,女人當了母親,孰輕孰重分的非常清楚。
  既然她都不管了,楊懷仁就更不用過多的去操心西邊商路的事情了。
  讓楊懷仁不能放心的還是他的兄弟們,總不能他走了,兄弟們還留下,沒了他這個草頭王爺,恐怕麻煩會找到這些兄弟們頭上去,這些他都要考慮的。
  所以他需要想壹個萬全之策,讓他能帶著全家和兄弟們進行壹次大遷移似的轉移,讓別人看起來合情合理,誰也不會察覺出蹊蹺來。
  還有去哪兒也是個問題,四個孩子都那麽小,去西邊的荒蕪之地去受罪楊懷仁是會心疼的,北邊就更不用想了,上次耶律跋窩臺沒抓住他,再有壹次,他是絕對不會放過楊懷仁的。
  那麽剩下最好的選擇就是江南了,江南氣候溫潤,物產豐富,美女又多,呃……這個先不考慮,主要還是江南壹代文風鼎盛。
  老百姓日子過得好了,生活富裕了,自然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讀書,江南出才子,也是在長期的數量基礎上,漸漸有了質量的巨大提升的。
  讀書的孩子們多了,教書的先生們也就多了起來,有錢人搶著捐錢蓋書院,就是想給自己冠上壹個書香門第的雅號,也許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真的提高了教育發展的水平。
  江南壹帶的才子也確實值得稱道,如今朝廷科舉上考了功名的,超過壹半都是來自江南的才子們,可見要發展教育,必須得有足夠的經濟基礎。
  如果能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長大,楊懷仁是非常願意的,孩子們將來長大了要從事什麽行業,都看他們自己的個人喜好,楊懷仁是個開明的老爸,是絕不會把個人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們的。
  但不管他們誌願要做什麽,書是壹定要讀的,考不考功名嘛,那就無所謂了。
  楊懷仁想來想去,還是沒想到好的辦法,最後還是問了壹嘴眼前的風神衛,“江南最近可有什麽大事發生?”
  風神衛撓著腦瓜子想了半天,搖了搖頭,“大事是沒有的,小事倒是有壹些。”
  楊懷仁若有所思的點著頭,“說來聽聽。”
  “江南東路江州那邊鬧水患,不過不是很大,那地方每幾年都要發壹次水的,這不算新鮮事。
  再就是江寧府到錢塘的官道上鬧山賊,幾股小山賊而已,專門挑落單的過路商客下手,大案子沒有,小案子不斷,這些案子當地官府辦了很久了,但因為山賊油滑,幾乎也沒什麽像樣的成效。
  定海那邊鬧海盜,是壹幫亡命徒,不過人數也不多,只是那邊海島眾多,明州的水軍也找不到他們,只能看好了海上的商路,不讓他們有機可乘便也罷了。
  其他的嘛,也沒有什麽特別的了,江南那邊朝廷最關心就是市舶司和織造局這兩塊,童閣領和崔閣領管理的都很好,從來也沒出過什麽亂子。”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