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呼啦圈大神

歷史軍事

  天才小廚子穿越到大宋,開動頭腦風暴忽悠到萬貫家財開了家飯館。   楊懷仁看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4章 夜市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7

  內城南大門是朱雀門,從正門朱雀門向西壹直到新門崇明門之間,是被護城河自然分割出來的壹片廣場。
  這片廣場原本是從護城河到內城墻的壹片緩沖地帶,後來漸漸的發展成了東京城除了西瓦市子和馬行街這兩個大集市之外的另壹個市場。
  北宋自太宗淳化年便取消了宵禁,於是東京城裏誕生了壹種新型的市場——夜市,比如東市的馬行街夜市,西市的潘家樓夜市,到仁宗天聖年間,礬樓夜市成了城內最大的夜市。
  而此後不久,這片廣場也發展成了壹個夜市,由於接臨風景優美護城河,販售雜貨和各色小食的商販們不但可以在河岸上擺攤,還有不少商販以烏篷船當做店面,於是這個夜市又被百姓稱作舟橋夜市或新門夜市。
  夜市也像正常白天裏的市場壹樣,是壹年四季都正常開放的,每到暮色來臨,這片廣場上便熱鬧起來,下了工的市民來到這裏,在露天裏吃上壹頓晚飯,輕松愜意,也就漸漸的養成了習慣。
  楊懷仁本來正為白天的事情鬧情緒,可被趙頵邀請來逛夜市,看著眼前喧囂熱鬧,遊人如織的景象,他心情也逐漸好了起來。
  兩個人下了馬車,把各自的隨從遠遠的扔在身後,兩個人要享受壹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趣味。
  朱雀門外向西壹轉,便進入夜市裏,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個茶攤。
  每個攤子掛起的幡子上都寫了壹個大大的茶字,卻也並不像是尋常的茶肆茶館壹樣單單煮茶賣茶水。
  隨意找個攤子壹坐,先有小二哥送上壹盆洗面湯來,讓客人洗手凈面,仿佛也洗去了壹天來的忙碌和疲勞,心情自然便好了起來。
  只需要幾文錢,攤主便根據客人的口味和喜好,或者上壹杯清茶,或者來壹碗甘草冰飲子,再加上壹小碟開胃的小點心,獨特的口味隨時讓人胃口大開。
  再往裏邊走,深秋的清爽空氣夾雜著各種小食香氣的氣味便傳了過來,每個小食攤上都坐滿了人,百姓們談論著當下的新聞,在小販們口音各異的吆喝叫賣聲中享受著美食。
  小販們提供的小食或許不如白日裏營業的酒樓飯館提供的食物精致,卻勝在種類繁多,更帶有大宋各地的鄉土特色。
  河東的菜肉包子,河西的蒸肉餅,慶州的旋煎羊肉,臨安府的五味粥,嶺南的荔枝糕,挨個攤子逛過去,每樣都試上壹試,楊懷仁有種幾十步便走遍了大宋的感覺。
  吃了許多各地的美味,或許已經口渴了,不必回頭去買茶飲,挑著擔子販售果兒茶的小販已經在妳身邊。
  這些小販只有壹個人,壹挑擔子,壹把竹筒舀子和兩桶果兒茶,卻並沒有供人盛裝茶水的容器。
  楊懷仁看樣子有些擔心,心想不會是所有人都直接拿那把竹筒舀子,從茶水桶子裏直接舀了果兒茶喝吧,方法雖然簡陋方便,但這實在有些不講究衛生。
  趙頵看著他的樣子笑了出來,輕輕拍了拍他的手示意他放心,輕車熟路的喚了壹個挑擔子的茶水販子過來。
  壹文錢扔到挑擔小販擔子頭上的小竹簍裏,小販便笑呵呵地遞到二人手裏各壹片叫不上名頭來的兩三寸寬的長條形草葉。
  草葉兒倒是洗凈過的,燈火照耀之下,光滑的壹面還反射著透著深綠的反光,將這草葉兒壹卷,便成了個倒圓錐形的容器。
  楊懷仁胳膊不方便,趙頵先卷了壹個塞到他右手裏,接著又自己卷了壹個。
  見兩人卷好了各自的“茶碗”,賣茶飲的小販提起竹筒舀子,輕巧的把舀子伸到茶桶裏舀出果兒茶,然後手腕輕輕壹抖,便把果兒茶熟練的壹滴不漏的倒在了“茶碗”裏。
  這飲料的名字叫果兒茶,卻是完全沒有壹顆茶葉的。倒不是小販偷工減料或者貨不對板,而是這年代百姓習慣上把各種飲料稱作“茶”而已。
  楊懷仁先用舌頭啜了壹小口,發現果兒茶有點類似後世的淡果汁,沒有那種濃厚的果汁味道,卻同樣的鮮甜,接著壹飲而盡,也是非常的清爽解渴。
  幾樣各色小吃,兩勺果兒茶下肚,楊懷仁不得不感嘆北宋的飲食發展進步,已經非常接近後世的水準。
  除了某些食材還沒有在這個年代引入中國,在現有的食材基礎上,北宋的百姓們已經憑借著自身的智慧,把食物通過各種方法制作成誘人的美味。
  或許有些小食,在貴族和文人眼中還上不了臺面,但是正是這些民間的特色小吃,更容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和喜愛。
  當然,也有像趙頵和蘇軾這樣的貴族和文人熱衷於這些夜市上的小吃,蘇東坡筆下便有描述他逛夜市的詩詞傳世。
  “龍津觀夜市,燈火亦輝煌……不知京國喧,是謂江湖鄉。”
  不知蘇大學士在夜市上吃完了什麽家鄉特色的小食引的他思念故鄉,接下來楊懷仁倒是發現了壹種能讓他思念家鄉的食物——把子肉。
  熟悉的鄉音,熟悉的味道,壹片把子肉塞進嘴裏,楊懷仁閉上眼,似乎看到了趵突泉的淙淙泉水,大明湖畔的荷花開了,滿城便都是荷花飄香。
  再睜開眼,淚水遍溢滿了雙眼,想家的時候,壹個男人也可以有淚水的。
  楊懷仁不知道父親怎麽樣了,他想知道如果把他成家的消息告訴父親,他會不會為兒子感到欣慰。
  趙頵只顧著吃,也不管這把子肉是豬肉做的了,等鼓著滿嘴流油的嘴巴擡頭看到雙眼朦朧的楊懷仁時,他有些詫異。
  “我說內弟啊……”
  “啥?內弟?怎麽不叫楊兄了?”
  楊懷仁擦了擦眼淚,使勁抽了抽鼻子,裝作沒事人壹樣問道。
  “韻兒怎麽也是為兄的結義妹子,妳娶了她,自然就是我的內弟,再說了,喊妳內弟不是親嘛,是不?嘿嘿。
  我就是沒想到妳還是個多愁善感的多情種子啊,吃個把子肉都能吃哭了,實話招來,想起哪位小娘子了?”
  “哎吆我去,妳真是我的哥,我就是吃了家鄉的小吃,壹時懷念故鄉而已,妳還真當我想起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趙頵生在京城長在京城,哪裏能體會別人的思想之情?他色瞇瞇的小眼睛瞇成了壹條縫,賊頭賊腦的問道:“夏雨荷是誰?俊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