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呼啦圈大神

歷史軍事

  天才小廚子穿越到大宋,開動頭腦風暴忽悠到萬貫家財開了家飯館。   楊懷仁看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3章 勇敢者的遊戲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7

  太皇太後正納悶呢,葉公公悄悄在她耳邊輕語了幾句,把剛才偏殿裏楊懷仁和德頑八丸打架的事情說了出來。
  好在德頑八丸沒有大礙,只是,可能,差不多,或者以後都不能去風月場所消費了。
  葉公公對於這種事,說的壹向委婉,畢竟人家是有親身感受的,再說德頑八丸還是倭國正使,總要言語上給人家留壹點臉面。
  高太後臉上似是有些不悅。小小倭國,在她老人家眼裏倒還不算什麽,所以也不怕得罪了他們,只是在皇宮裏能撒潑打架這種事,實在是不成體統。
  本來壹場娛樂性質的切磋交流廚藝的比試,非讓倭國人牽扯上國家大事,已經讓高太後感到十分不爽,現在楊懷仁竟然跟人家玩起了賭命,妳說這小子是得有多麽糊塗?
  葉公公見他主子臉色難看,於是把他那壹番有才華的人大多有各種毛病的理論又論述了壹番。
  高太後臉色稍有緩和,微微頷首表示葉公公說的多少有些道理,她活了六十來歲,以前她見過的那些風華絕代的才子們,也多是不羈浪蕩之輩,或不食人間煙火,或者總有些不合常理的怪毛病。
  葉公公見他剛才說的話起了效果,又想起坊間傳聞楊懷仁是神仙徒弟的傳言來,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給編排了壹下。
  這麽壹來高太後就更感興趣了,結合之前她對楊懷仁的了解,覺得這個說法可能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這小子來開封府之前,的確就是壹個民間小書生,可自從他進了東京城,壹不報名科舉,二不鉆營學問,連孔廟都不曾去上過半柱香,卻壹頭紮在廚房裏甘心做了個廚子。
  而且這廚子的行當做得風生水起,短短幾個月工夫,已經聲名鵲起,出自他手裏的各種食物,沒有壹樣不是人間的美味。
  這樣的經歷,如果不是遇到了神仙傳授了他廚藝的高深法門,那就說不通了。上壹次傳他進宮,高太後還不好去細問,或者即便問了,楊懷仁也不壹定跟她說實話。
  但是如果讓楊懷仁進了內衛,成了自己的心腹之人,那就不壹樣了。
  高太後覺得她拉攏楊懷仁的主意很好,或許以後還能跟他的神仙師父扯上點關系。
  只不過,這姓楊的小子太年輕太幼稚,有小聰明但是太沖動,屬炮仗的貨,壹點就著,現在看來,他還只是塊玉石的原石,還需要不斷的去打磨,或許將來會成為她宏偉計劃的壹個重要部分。
  ……
  楊懷仁就是膽子再大,也不敢在壹場賭了性命的比試上睡大覺,何況這還是在皇宮大殿之上,包括外國友人在內的近千個身份高貴的人在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看。
  他只不過在處理河豚之前,閉上眼睛讓自己靜下心來,等待心跳和氣息達到最平穩的狀態。
  因為處理河豚不同於其他的食材,每壹個步驟,他都要事先在腦子裏過壹遍,讓自己的情緒屬於壹種平靜如水的狀態,以保證在整個過程中,不會犯下任何壹丁點兒錯誤,否則犯錯的後果,將是極其可怕的。
  每壹個宰殺河豚的廚子,都要自己先品嘗自己用河豚做出的那道菜,做到萬無壹失,這也是廚行裏的慣例。
  所以河豚的肉質鮮美,卻不是每壹個廚子有膽量敢去分割處理的,也不是每壹個食客有膽量敢於去嘗試,享受世間美味的同時,也進行著壹場勇敢者的遊戲。
  小犬純太郎回來了,手裏捧著壹塊半尺見方的冰塊,冰塊裏邊,是壹塊鮪魚的魚腹。
  大殿之上,所有的大宋官員開始為楊懷仁著急,有幾個當日觀看了歸雁樓那場比試的勛貴,想起當日楊懷仁犯困之事,以為他又睡著了。
  趙煦也是這麽想的,從他皺著眉頭撇著嘴的樣子就知道了。
  蘇桂見官家愁眉苦臉,私自弓著身子壹路小跑到楊懷仁身邊,想去把他叫醒。
  不料他剛要伸手去拍楊懷仁的肩膀,楊懷仁突然睜開了雙眼,目光炯炯有神,散射出冷冽的光芒。
  楊懷仁紮開了馬步,雙臂從身體兩側緩緩升起,似是要耍壹套鶴形拳拳法的姿勢,身後壹位看樣子很有武學造詣的老將軍哼哧著伸開壹雙虎臂示意大家後退,低沈的聲音說道:“大家小心,少年廚神這是要發功了!”
  楊懷仁身後的人群好像感受到了強大的氣場,自動開始後退,形成了壹個以楊懷仁圓心的扇形。
  突然之間,楊懷仁雙臂向前伸出,又同時向後屈伸,然後再次伸出,卻是伸直了向兩側打開,如此往復了幾遍,然後,然後……他突然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
  等楊懷仁回頭看身後的諸位大人時,發現他們躲得遠遠的,商量好了似的用同樣的眼神錯愕地盯著他看。
  啥麽情況?楊懷仁心道,哥就是隨便做了壹套廣播體操裏邊的擴胸運動,難道威力這麽大嗎?
  那位老將軍這才十分不好意思的對身邊的同僚說道:“判斷失誤,判斷失誤……”
  楊懷仁刻意不去看對面已經回到大殿裏的小犬壹號,去魚缸裏撈出壹條六七寸長的河豚放到砧板上,擺開了刀具開始處理起來。
  大殿裏所有人看到河豚的時候,無不爆發出壹陣驚嘆之聲,接著跟身邊的人小聲議論起來。
  “楊大廚這是要做壹道河豚魚膾?他竟然會處理河豚?”
  “是啊,人世間誰不知道河豚魚膾之鮮美,可惜天下間會宰殺河豚的廚子能有幾人?”
  “聽說做河豚魚膾的廚子,要自己先嘗試,確定沒有毒之後才會給食客食用,也正是因為這樣,不知每年有多少廚子和食客以身試險。”
  “我可不敢吃,雖然很想品嘗河豚的天下第壹鮮的味道,可是吾等肉體凡胎,豈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楊懷仁專註的做壹件事的時候,便進入了壹種忘我的狀態,對於身邊的嘈雜議論之聲,他可以做到充耳不聞。
  每壹刀下去,仿佛不是在分割壹條劇毒的河豚,而是在精雕細琢壹件絕世的藝術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