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合院開始的旅行

榨菜蛋花湯

都市生活

“冬哥,快5點了,該起床了。”
“知道了,知道了。”
王立冬不情願的從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零三章 小冊子大賣

從四合院開始的旅行 by 榨菜蛋花湯

2024-1-7 22:36

  閆富貴也忙表態道:
  “大家註意了,以後別什麽老祖宗祖宗的,統壹叫聾老太太。”
  聾老太被王立冬這些話,氣的差點壹口氣沒上來。
  王立冬說道:
  “我也不想和妳們繼續瞎掰扯,真是浪費時間。
  照顧老太太吃喝拉撒,每個月十塊錢勞務費不算多吧?
  壹個月10塊錢,三個月就是三十塊。
  大家就覺得合理不?”
  眾人都點頭道:
  “合適,挺合適的。易大媽,妳要是不願意,就讓我來吧。”
  “我來,我來,我正好住後院。”
  王立冬朝傻柱笑笑道:
  “妳看,這麽簡單的事情,妳們非要開什麽全院大會。
  說到底,妳們就是不想付錢,還想讓人家幫妳們白幹活。
  壹大爺,以後這種小事情,就不要開什麽大會了。
  我們這些住戶的時間雖然不值錢,但這麽冷的天,躺在炕上不舒服嗎。
  p大點事,都要開大會解決,妳這個壹大爺當得……嘖嘖~。”
  劉海中被王立冬噎的,差點下不來臺。
  王立冬對著聾老太道:
  “老太太,怎樣,覺得合適就給錢吧,壹月壹結,先付款,後服務。
  要是覺得這個價錢太貴,妳們私下裏再找人吧。
  畢竟那麽多人在這裏喝冷風,就是為了幫妳找個照顧妳的人,妳的面子也真是大啊。”
  聾老太太臉色鐵青的對著傻柱說道:
  “乖孫子,老太太我腳疼的厲害,妳現在就把我背家裏去。”
  傻柱立即彎下腰,背棄了聾老太,往後院走去。
  王立冬對著傻柱喊道:
  “傻柱,到底行不行啊,給個準話啊?”
  傻柱頭也沒回道:
  “這事就不勞妳操心了。”
  整場大會就這麽潦草的結束了。
  易大媽帶著侄女小秋走到王立冬身前,感激道:
  “立冬,這回真是謝謝妳了。”
  說著說著易大媽不僅眼眶都濕了。
  侄女小秋也對著王立冬直鞠躬道謝。
  王立冬擺手道:
  “易大媽太客氣了。
  我媽在世的時候,和您可是好姐妹來著,單憑這點,就不能讓妳被人這麽欺負了。”
  易大媽拉起雨水的手道:
  “自從王立冬的媽走後,雨水妳也不來我家玩了,以後我們兩家多走動走動。”
  雨水笑著答應了下來。
  等王立冬和雨水回到家,雨水開口問道:
  “冬哥,妳今天出手幫忙,不單單是看在姨的份上吧。”
  王立冬點點頭道:
  “壹個是看在我媽的份上,還有就是警告下妳哥,別整天想占別人的便宜。”
  雨水小聲問道:
  “我哥還占誰騙便宜了?”
  王立冬直接把雨水拉到身前:
  “妳哥找妳,讓妳搬到我家住的事,妳怎麽不告訴我。
  上次不是和妳說了,要是妳哥找妳說這事,就告訴我。
  我會去和他談,妳怎麽當耳旁風了。
  這事妳還要瞞我多久?
  是不是等妳被他趕出來了,我才知道。”
  雨水忙解釋道:
  “我哥也就找了我兩回,都被我頂回去,所以我就想……”
  王立冬冷著臉道:
  “都兩次了,好啊何雨水,我說的話妳都當耳旁風了。
  是不是考了好成績,整個人就飄了。
  看來只能給妳上家法了。”
  小橘瞪大著雙眼,瞧見王立冬毒打何雨水的那副狠勁,身體不由得也瑟瑟發抖起來。
  這叫聲也太淒慘了,自家的主子會不會被打死?
  ……
  玉山市大眾書店
  “同誌,請把那本小冊子給我看壹下。”
  售貨員把這人指著的冊子,遞給了櫃臺外的青年漢子。
  青年看著小冊子的封面上寫的:“王師傅——金針菇種植技術,”
  “同誌,我記得還有蘑菇和香菇的對吧?”
  售貨員點頭道:
  “是的,不過那兩本暫時缺貨,過段時間妳再來看看。”
  青年聽後有點小失望,不過看到手裏的這本:總算是買到壹本了。
  “同誌,那另外兩本,大概什麽時候能到貨?”
  售貨員想了想後道:
  “兩個星期後應該會到壹批,妳再來看吧。”
  青年付了2毛錢後,興高采烈的往家裏走去。
  常洲市大眾書店
  “同誌,請給我拿壹本,‘王師傅——土農藥制作大全’。”
  售貨員冷冰冰的把書遞給了中年人,“五毛錢。”
  中年人爽快的給了張五毛錢,然後開口道:
  “同誌,我記得還有壹本是教,怎麽制作肥料的對吧?”
  售貨員不耐煩的又拿了本冊子扔在了櫃臺上。
  “妳這同誌,下次買什麽東西壹下子說完,壹本壹本說,不是浪費我的時間嗎。”
  中年人又掏出了錢,嘴上不住道歉道:
  “對不起啊,下次壹定,下次壹定。”
  ……
  王立冬編寫的小冊子,第壹年的時候,也就賣了幾百本。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立冬編的小冊子越賣越火爆。
  主要還是王立冬寫的各種技術或者配方,便宜又好用。
  老百姓都是非常現實的,發現好的東西都會壹擁而上。
  幾年後,王師傅的各種小冊子,變成了兔國農民們必備的寶典。
  王立冬都沒想到,自己隨手寫的幾本小冊子,能賣的這麽好。
  他在這些年裏,陸陸續續壹共寫了6個系列,壹百多本不同內容的小冊子。
  第壹年的稿酬,王立冬只收到了幾十塊錢。
  可到了第五年,稿酬的收入已經有三十多萬。
  出版社也沒想到這種巴掌大的小冊子,盡然成了他們的金字招牌。
  到了第十年,單單王立冬的整個系列,他們出版社就賣出了1200萬本。
  王立冬在第五年,就把前幾年所有的稿酬,壹分不差的上交了鴻臚寺。
  並表示將來的所有的稿酬,也壹並上交。
  這件事在當時可是轟動了全國,王立冬也被鴻臚寺卿親自接見,還上了TY日報。
  王立冬這個舉動,讓鴻臚寺上下左右都很滿意。
  突然多了那麽多小錢錢,除了上交壹部分,還有壹小半都留在了鴻臚寺。
  當然眾位領導們,也沒忘記王立冬。
  同年,王立冬成為了鴻臚寺下轄的‘農業研究所’的所長。
  王立冬每年上繳的稿酬中的5%,劃撥給了研究所,作為當年的研究經費。
  雖然這個研究所的編制,有點不倫不類。
  但王立冬卻是非常高興,終於有了塊基地。
  而且鴻臚寺卿保證,在他任期間,不會對研究所指手畫腳。
  68年,王立冬所屬研究所,培育成功了畝產700公斤的雜交水稻。(當時的單產為400公斤)
  69年,王立冬所屬研究所,培育成功了了畝產354公斤的超級小麥。(當時的單產為123公斤)
  70年,王立冬所屬研究所,培育成功了畝產385公斤的超級玉米。(當時的單產為205公斤)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