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歷史軍事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裏。”——《明史·五行誌》。
……
這年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59章 【春聯】

by 王梓鈞

2023-3-19 19:05

  “那邊,那邊也貼上!”
  “哎呀,妳們貼歪了,再靠左邊壹點!”
  “……”
  趙貞芳滿院子亂轉,指揮傭人在各門貼春聯。
  盤七妹也在忙活著,她今年學會了許多糕點做法,這幾天壹直親手制作年貨小吃。
  至於費如蘭,筆走龍蛇寫春聯呢。
  春聯很早就有了,但以前是掛木牌,明代才開始用紅紙來寫,而且似乎發源地就是南京。
  這是遷來南京的第壹個春節,等到過年之後,趙瀚就會自立為吳王。都督府的下轄機構,也會跟著更換名稱,壹些部門需要擴充或者調整。
  吳王只是王號,未來的國號依舊沒有確定。
  “夫君,妳也來寫壹副吧,掛在大門口的。”費如蘭拿著紙筆過來。
  趙瀚拿起毛筆,卻聽親衛在門口稟報:“都督,秦老夫人來了。”
  “請他們進來。”
  趙瀚沒有刻意的禮賢下士,他知道秦良玉昨天在遊逛南京。
  秦良玉帶著孫兒穿堂過院,沿途沒有看到仆人成群。這讓她有些意外,又覺在情理之中,似乎趙瀚府上就該如此。
  來到內院,趙瀚正在寫春聯。
  等著趙瀚手筆,秦良玉才拱手說:“見過趙都督。”
  趙瀚放下毛筆:“秦老夫人,久仰大名!”
  費如蘭站在丈夫身邊,屈身給秦良玉行了個萬福禮。
  趙瀚笑著說:“在下剛寫了副春聯,還請秦老夫人品鑒品鑒。”
  秦良玉上前兩步,念道:“百年天地回元氣,壹統山河際太平,國泰民安。好春聯,好氣魄!”
  端椅子眾人圍著坐下,費如蘭取來小吃招待,又讓惜月去沏壹壺茶。
  趙瀚問道:“秦老夫人到南京可還住得慣?”
  “壹切都好。”秦良玉回答。
  趙瀚笑問:“對南京觀感如何?”
  “極好!”
  雙方都沒有直奔主題,秦良玉隨口問道:“那些廉租房,為何租賃三十年,房產就歸租客所有。”
  “既然租出去,除非強制驅離,否則沒人願意搬走。若是可以強制驅離,南京或許不出亂子,其他城市必然亂象頻生,”趙瀚笑著說,“既然如此,百姓出三十年租金,官府勉強收回建房成本,把舊房子贈與百姓又如何?”
  秦良玉贊道:“都督考慮深遠。”
  趙瀚繼續說道:“分田也是如此,現在可以分到個人名下。時日越久,越難搞得清楚。三五十年過去,壹兩代人之後,田產必然歸為某戶。官府越是細分,就越要出亂子。到時候只能做出調整,規定某戶田產不得超過多少,壹戶的人口不得超過多少。”
  秦良玉沒想明白:“只要官府掌控戶籍和田冊,為何就分不清呢?”
  趙瀚解釋說:“某家的女兒名下有田,嫁出去之後無法帶走,這些田只能歸為某戶。官府可以強行插手,但根本管不過來,否則天天管這事兒就能把官吏累死。還有就是,某戶的男兒,外出當官或者經商,多年之後把戶口遷走,他名下的土地必然留給家人。壹戶兩戶,肯定能收回來,全國到處都有這種現象怎麽收?”
  古代沒有電腦,官府效率很低,這種事情多起來就無法禁絕。
  還是那句話,給出去的東西,妳沒法再收回來。
  想要收回來,就得擴充官吏數量,行政成本直線上升。
  各城市的官員住房,趙瀚都不敢建得太好,只比廉租房稍微闊氣壹些。
  這是在吸取大明的經驗教訓!
  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就建了許多官員住宅,也是分給官員居住,等官員退休之後再收回。
  結果呢,只幾十年時間,京官都沒地方住了。
  因為越來越多的官員,在分到房子之後,別說退休,就連死了都不把房子交出。
  於是從明代中期,京官住的房子,要麽皇帝賞賜,要麽自己購買,要麽出錢租賃。
  以北京高昂的房價,京官若是不貪汙,每月交完房租之後,工資只能勉強過日子,請丫鬟仆人根本別妄想。
  趙瀚要在每座城市,都建壹些樓房,讓官員免費居住——註意,免費居住,不交房租的!
  異地調任,房屋退回,不退就撤職。
  致仕退休,房屋退回,不退就取消兒孫三代的做官資格,因為官員在老家是有戶籍和房子的。
  這種政策看似嚴厲,估計持續時間也有限。等趙瀚死後幾十年,或許就會出現官員霸占房屋的現象。
  所以,官員的樓房不能修太好。
  但又必須比廉租房好得多,否則會打擊官員的積極性。
  官員住房,規格是兩室壹廳。
  而廉租房只有壹室,窮人全家擠在壹室!
  說實話,抑制腐敗是個大問題。
  趙瀚給官員的工資,雖然比大明要高得多,卻不能滿足他們傭人成群的願望。這在古代是理所當然的,似乎做官就該有很多仆人。
  秦良玉跟趙瀚聊得很融洽,從駐防聊到官吏,又從官吏聊到民生。
  秦良玉突然說:“我在南京看到壹種盤娘糖,是用番薯制作的。聽說番薯產量很高還不挑地?”
  “石砫還沒引種嗎?”趙瀚問道。
  “只引種了苞谷(玉米),有時候也種高粱,”秦良玉嘆息,“石砫山多地少,能種稻米的土地不多,土民都生活艱難得很。石砫還算好的,這些年輕徭薄賦。旁邊的酉陽宣撫司,那才是壹言難盡。本來就很窮困,土司還橫征暴斂,前些年甚至激得土民暴亂。”
  趙瀚說道:“這種土司須得嚴懲。”
  秦良玉知道怎麽嚴懲,昨天她問過南京勛貴的下場。
  上了年紀的全部處死,青壯打散了扔去各個礦山,女子嫁給移民北方的單身漢。若有孩童,由生母帶著改嫁。
  手段非常殘酷,還不浪費人力資源。
  秦良玉問道:“可否給些番薯種子,老身帶回石砫引種。”
  “這個自然可行,”趙瀚說道,“選那些大番薯做薯種,埋到土地會發芽長藤。再剪下藤蔓插栽,壹年就能插出幾十畝番薯地,幾年之後就能推廣到整個石砫。”
  秦良玉笑道:“不料都督對農事也精通。”
  趙瀚擺手說:“我也只知壹個大概,等老夫人回去的時候,我派幾個精通番薯栽種的老農跟隨。這細節之事,還得老農說了算。”
  馬萬裏坐在旁邊聆聽,急得想要抓耳撓腮。
  祖母和趙都督都是大人物,卻圍繞農事聊得興致勃勃,甚至壹聊就是半個小時。不僅是引種番薯,還有如何開墾荒山,如何改良荒地土壤,如何組織百姓興修水利。
  北伐呢?
  殺韃子呢?
  皇子公主呢?
  石砫土司今後如何安排?
  “夫君,老夫人,馬將軍,請入內用餐了。”費如蘭微笑著走來。
  眾人轉移到飯廳,趙瀚親自給秦良玉倒酒。
  “老夫人,我壹向是不飲酒的,今日就陪老夫人壹醉方休。”趙瀚笑著說。
  秦良玉笑道:“老了,喝不得年輕時多。”
  趙瀚說道:“那就隨意,我先敬老夫人壹杯!”
  臨近過年,官員放假,趙瀚也放下俗務休息。
  趙瀚待治下官吏並不苛刻,不但俸祿比大明更高,就連假期也比大明更多。
  從臘月二十七,壹直放假到正月初三。
  元宵節放假三天。
  清明節、上巳節、寒食節,已在明代合而為壹,加起來放假三天。
  端午、中秋、重陽、冬至,各放假三天。
  每旬放假壹天,初九、十九、二十九休息,俗話講就是逢九休壹。
  非常人性化,讓官吏有時間放松。
  放假期間跟大明壹樣,每個部門,必須留壹兩個人值班。
  當然,前線休息不了,負責移民的也沒法休息。
  兩杯黃酒下肚,秦良玉指著馬萬裏:“我這孫兒,從小讀書,弓馬嫻熟。他立誌找韃子報仇,能夠在都督軍中做壹小卒?”
  “馬兄文武全才,怎能屈做小卒?”趙瀚笑道,“正好我要擴編騎兵,馬兄若是願意,可做騎兵哨長。”
  秦良玉說:“老身知道大同軍規矩嚴厲,軍官須得論功升遷,讓他去做小卒便可。”
  趙瀚搖頭:“大同軍就缺騎將,馬兄做哨長已是委屈了,暫時只能統領壹百騎兵。等戰馬繁衍開來,今後再次擴軍,馬兄統領三五千驍騎亦可為也。”
  “多謝都督!”馬萬裏非常興奮。
  他雖然從小練習弓馬,但石砫根本沒有成規模的騎兵。
  馬萬裏壹想到統率精騎,縱橫沙場,所向披靡,那感覺就爽快得很。
  驀地,馬萬裏忍不住問:“都督如此年輕,敢問貴庚幾何?”
  “快二十三歲了。”趙瀚笑道。
  馬萬裏頓時無語,他比趙瀚還大壹歲。
  秦良玉也有些驚訝,但並不糾結於此,而是問道:“皇子皇女何在?”
  趙瀚說道:“讀書去了,中午在學堂吃飯,晚上才在家裏吃。他們每日與我壹同用餐的。”
  “原來如此。”秦良玉徹底放下心來。
  雙方根本就不談歸附之事,更不談歸附之後的待遇,似乎談那些東西都是多余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