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嬌

西風緊

歷史軍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壹十五章 讒言

十國千嬌 by 西風緊

2025-3-10 20:58

  “哐哐哐……”壹個綠袍官兒帶著幾個皂隸正在大街上敲鑼,壹邊敲壹邊嚷嚷,“遼人要來了,涿州守不住,都收拾東西朝南邊走啰!”
  郭紹騎著馬在大街上轉了壹圈,只見各處大火沖天,木柴燒得黑煙彌漫,架著的火柴上壹堆燒焦了的無頭屍。
  頭上艷陽高照,若是屍體丟在城裏不管,很容易腐爛發生瘟疫。還有那些人頭,腦子和顱骨裏的肉被人們挖了,然後放上石灰,早上已經送走。只能集中處理,到時候朝廷若發賞錢下來大夥兒就平分。
  郭紹又詢問李處耘:“戰馬分發各指揮了麽?”
  李處耘道:“已經分了,現在涿州的第三軍、第五軍、第六軍壹共還有約九千人。馬匹稍有不足,壹指揮大概只有三百到四百匹馬。不過壹些個子稍小、披甲又少的士卒,可兩人乘騎壹匹馬走;涿州到岐溝關也就四十裏,並無問題。”
  這時壹個部將問道:“兵都撤了壹大半,咱們還留在涿州作甚?”
  郭紹道:“等著遼軍主力南下時最好。”
  李處耘回頭道:“朝廷還沒有下旨從涿州撤軍的命令……但若咱們死守在此地被圍了、糧食吃不了多久,大夥兒願意留在這城裏?”
  部將道:“不願意。”
  郭紹聽他們議論,又低頭沈思。精神長久緊張之後,現在精力不充沛,許多紛亂的念頭湧入腦海。這時他想起了陸家的父女,那陸神醫給自己治過病……涿州這麽多百姓,郭紹只和陸家的人有過接觸。
  他見盧成勇正在旁邊,便道:“那陸神醫家的人如何了,妳可知道?”
  盧成勇道:“昨晚卑職去陸家,想收拾主公的東西。見了壹面,那陸家父女都沒事;不過開藥鋪的李氏全家都被亂兵屠了。卑職便勸陸神醫趕緊收拾東西、和昨夜離城護送傷兵的將士壹起離開涿州,往南走。那陸神醫聽了我的話,連夜收拾細軟跑了,現在不知在何處。”
  “離開涿州是明智之選,陸神醫是個有頭腦的人。”郭紹道。
  此時涿州還有很多百姓不願意走,畢竟本地人們賴以生存的房屋家產都在這裏。郭紹無法指責他們要財不要命,那樣的話可能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失去了僅有的財產同樣生存困難。他們只能把命運賭在遼軍主將的壹念之間。
  郭紹沒法幫他們,他首先是個武將,殺敵、對自己的部下負責,才是他首要職責。他可以盡力約束部下不去屠戮劫掠,但還沒有仁義到為了城中百姓把整支軍隊陷在這裏的程度。
  城中還有壹些人,不趕著跑路,趁亂盜搶財物,那便更顧不得他們了。
  ……下午,忽報北部遼軍前鋒南下,直逼涿水北岸。
  郭紹當即下令全軍,騎馬從四門分別出城,徑直朝西南岐溝關方向跑路。
  還沒帶走的輜重、糧草、帳篷,全被他們給扔了。涿州成了壹座完全不設防、落敗不堪的破城,城裏面昨天發生的火災,壹部分現在都還沒撲滅,壹些地方幾乎變成了廢墟。
  剛到岐溝關見到了昨夜就先跑路的眾武將,楊彪見面就說:“廂都校祁駝被召到雄州行宮去了。”
  郭紹聽罷心道:皇帝多半是找祁駝去核實奏疏上的情況,幸好我在奏疏裏專門誇贊了祁駝,這廝本來為人就老實,不會賣我吧?
  在岐溝關郭紹又碰到了負責糧草物資的李谷,倆人見面唏噓寒暄了壹番。郭紹得知,柴榮多日不見文武,疑龍體有恙雲雲。
  還見到了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大家都是侍衛司的大將,韓令坤沒有為難郭紹,放壹大群亂哄哄的將士過河去了……怎麽處置郭紹跑路,官家心裏有數,倒不用他韓令坤操心。
  過了拒馬河,郭紹部在易州稍作停留。李谷言易州糧少,還要供應岐溝關守軍;郭紹等只好帶著亂兵向雄州方向行軍。
  乍看上去虎捷軍左廂諸將亂作壹團,行列混亂潰不成軍。實則仍舊全在郭紹幕府幾個人的掌控之下,壹道軍令就可以迅速部署,具體到壹個指揮五百人的單位。
  郭紹得知皇帝在雄州,正好過去面聖。
  李谷道:“我已經弄清楚了郭將軍及左廂將士的狀況,這便要連夜先趕回雄州去回稟。咱們後會有期。”
  郭紹卻說道:“李兄明日壹早動身也不遲。我正好還想上壹道奏疏,勞煩李兄帶回去上呈陛下。”
  李谷聽罷便道:“既然如此,那便明天動身。”
  郭紹當夜安營下來,軍中損失了很多帳篷,這會兒只見軍營裏煙霧騰騰,不知道的還以為發生火災了。那是將士們弄了草藥在熏蚊蟲。風餐露宿反正沒有好日子,冬天凍得人發抖,夏天不冷……但蚊子很多。
  中軍有帳篷住,郭紹當即在帳中琢磨寫奏疏。這便是他回京計劃的第二步:替皇帝找個替代留守河北的人。
  這人沒有別人,就是韓令坤!
  但直接推薦韓令坤,不壹定能奏效。郭紹想了很多牽扯的事。
  ……首先是李谷透露的柴榮病情,這讓郭紹十分疑惑。
  再度尋思了壹番:壽州之戰肯定極大地加速了淮南戰役的進程,為周朝皇帝柴榮節省了不少時間;也就是這次北伐比歷史上提早了。
  而歷史上柴榮是在北伐途中病倒的,這才有“功敗垂成”的遺憾(實際上還沒決戰,勝敗難說);但現在,如果人有宿命,那柴榮就不該在這時候病倒,時間提早了對不上。
  反正柴榮不該在現在駕崩。李谷所言龍體有恙,難道是北伐決戰不利,加上柴榮身體不好,氣到了他造成的?
  郭紹搞不清皇帝的病情,也判斷不出皇帝究竟何時駕崩;反正可以確定,就柴榮那身體的狀況,挺不了幾年……作為皇帝,身體本來就不好,又病了連大臣都不見;他會不會考慮自己的江山的安全問題?
  ……郭紹想到這裏,下令決心、默默道:媽的,趙黑臉先來陰的,叫我在涿州進退兩難;妳可別怪我也上書說妳兩句。
  他當下就提筆寫草稿,奏疏的名義是請罪書。
  郭紹用潦草的毛筆字飛快地寫道:“微臣雖在涿州大勝遼國南院大王蕭思溫,卻無力守衛涿州城;得知遼軍大軍南下,憂心虎捷軍左廂全軍覆沒,只好棄城‘轉進’。臣情知有負陛下之重托,請陛下降罪。
  虎捷軍左廂將士疲憊不堪,臣亦無力守衛北線。舉薦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代。
  韓令坤者,手握龍捷軍精兵四萬眾,岐溝關左廂便有兩萬精銳,侍衛馬步司壹半都在他手裏;又是沙場宿將,能力和實力遠超微臣!
  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在趙匡胤之父還在世時便與趙家為世交,與趙匡胤結交日久、兄弟之情感動整個禁軍!
  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才能出眾、國家肱骨,有號‘義社十兄弟’的將領個個都可獨當壹面。不僅殿前司鐵騎軍很多趙匡胤的兄弟,連侍衛司壹半也在其兄弟韓令坤之手。趙匡胤壹眾兄弟撐起了大周禁軍半邊天。
  臣素問能者多勞,趙將軍部下韓令坤不守北線、不擔起國家邊備的重任,誰敢勝任?”
  ……郭紹壹番“讒言”,表面上是誇獎,實則是指出趙匡胤實力很大,不僅控殿前司鐵將軍,還染指侍衛司……侍衛司韓令坤也是其黨羽的事實。
  這等話,朝中隨便壹個人都壹目了然、瞧得出來是“讒言”。
  但郭紹表示沒什麽好遮遮掩掩的,自己和趙匡胤水火不容,柴榮和朝臣都知道;既然是對頭,說兩句壞話不是很正常嗎,有甚大驚小怪?
  雖然是讒言,但說的是事實。柴榮被提醒壹琢磨,把韓令坤留下還能削弱趙匡胤的勢力,何樂不為……當然如果柴榮覺得趙匡胤是大大大的忠臣,殿前司和侍衛司都可以放心讓他握著、不該防備;那郭紹便沒辦法了。柴榮要是能那麽想,真是活該白送江山。
  郭紹寫了奏疏,又傳左攸進帳,叫他潤筆把文章寫好看壹些。
  左攸看罷說道:“如此壹來,官家應該會留下韓令坤,讓主公回京了罷?”
  郭紹道:“我覺得問題不大。留下韓令坤,既可以分化趙匡胤在侍衛司的影響,防止大將實力過強;又可以叫我回去盯著趙匡胤……何樂不為(制衡)?”
  左攸小聲提醒道:“官家的龍體真的不行了?那他最想防備的人可能是張永德。”
  “張永德和趙匡胤是壹路人,張永德對他還有知遇之恩。”郭紹道,“高平之戰後,我非常清楚的事,趙匡胤能被重用最先就靠張永德舉薦。”
  郭紹又沈吟許久,小聲道:“張永德是殿前司主將,但鐵騎軍在趙匡胤手裏……十兄弟幾乎都在鐵騎軍出任關鍵職位。”
  但為何左攸也說皇帝最防備的是張永德?
  歷史上也確實是張永德先躺槍被解除了兵權,然後趙匡胤才上位。郭紹尋思,可能是壹種武將集團內部的兵變規矩和習慣,畢竟五代十國大家玩兵變、輪流坐江山很嫻熟頻繁。
  武將只服從強者,當繼任的皇帝不能讓他們服氣,就要擁護甚至逼迫壹個武將來上位;誰的職位高就“逼迫”誰,就算張永德不想兵變,可能也會身不由己。
  因此大家都是按照經驗來琢磨問題,如果周朝真的會被推翻,只要不出意外、該被推上去的人就是張永德!
  但郭紹最惦記的,還是趙匡胤。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