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江山

知白

歷史軍事

家積貧則苦,國積貧則弱,家苦國弱,民何以生? 盛世文明興,亂世野蠻起,好在這中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七章 記住他們的樣子

不讓江山 by 知白

2022-2-10 19:45

  寧軍出定賢縣大營,整建制的朝著賊兵那邊壓過去。
  大軍壹動,順天教這邊的斥候自然很快就會發現,消息迅速的報到了遏軻摩那邊。
  在這之前,原本因為發現寧軍騎兵而整頓起來的賊兵隊伍,剛剛才回到營地裏。
  此時號角聲再壹次響了起來,嗚嗚的聲音飄蕩出去很遠。
  營地中的順天軍士兵也就再壹次迅速的集結,在大營外邊列陣。
  這些士兵雖然算不上多精銳,但相對來說,以他們的素質,這已經是遏軻摩能訓練出來的極限。
  遏軻摩練兵極為兇殘,兇殘到完全不在乎人命。
  他做這個大將軍,第壹件事就是讓所有人對他害怕。
  最初的壹個月,他下令處死的人就有三四百之多。
  為了讓士兵們把聽從他的命令當成習慣,也為了讓他頒布軍紀軍令每個人都能記住。
  他下令三天之內,所有人務必將軍紀背過來,三天之後他來查。
  壹開始賊兵輕慢散亂已經成了習慣,哪裏在乎什麽軍紀不軍紀的。
  況且順天教這邊,最平常不過的就是所謂大將軍的調動任免。
  順天教在西北諸縣發展,為了籠絡人心,從塞北帶著壹支隊伍回來的具荷想出來個辦法。
  那就是不吝嗇賞賜,不吝嗇封官。
  具荷,就是當初東陵道全圓道人的弟子。
  在於李叱他們壹戰中,全圓道人被殺,具荷算是出賣了他師父得以逃生。
  李叱他們當時還有要緊事做,對於這樣壹個小角色,也確實重視不夠。
  本以為此人不敢再輕易返回中原,哪想到,這個家夥在塞外壹聽說燕山營出了事,立刻就想回來。
  他又不敢孤身壹人回來,在塞北整頓了壹支隊伍後才回到中原。
  而此時才得知,燕山營受創之後,居然已經恢復過來。
  非但恢復過來,而且李叱已經得了冀州。
  這消息讓具荷極為惱火,他本以為燕山營壹滅,冀州又是混戰,他必有可乘之機。
  甚至借著這亂世中,那諸多大豪互相征戰的時候,沒人理會他,他就能異軍突起。
  奈何,李叱根本就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具荷堅信他的策略沒有問題,用當初東陵道傳教的法子,再配合李叱養民的辦法。
  如此壹來,匯聚民心,左右民意,並不需要多長的時日。
  在回中原的時候,具荷的心中裝著宏圖壯誌。
  他思考的很縝密,推測的也很合理。
  具荷甚至精準的猜測到了那些可左右江山的大人物們,如何爭鬥。
  他只是沒有想到,最後得勢的,居然是他覺得最不用在意的李叱。
  那區區壹個燕山賊。
  他走的時候李叱還是燕山賊,回來的時候李叱已經為冀州王。
  但他當然不甘心就這麽認輸,就這麽放棄,所以他選擇了最有機會發展的西北。
  燕山營已經去了冀州,涼州軍不可能分兵應對關內的事,這裏就是他發展的沃土。
  恰在這時候,具荷遇到了壹個懷才不遇的人。
  這人就是遏軻摩。
  在這之前,具荷已經分封過幾十個大將軍,甚至還有各種王。
  他作為順天教的宗主,為了拉攏人心,動不動就封王封大將軍。
  從塞北跟他入關的那些人,幾個馬賊的頭目,全都被他封王。
  順天教如今就有二十七個王,被稱為護教二十七神王。
  除了封王之外,具荷對於權力癡迷的表現還在於封大將軍。
  雖然沒有王那麽多,可是大將軍他也封了十二個,這十二個人,上任罷免最快的是壹天。
  比如原本在這領兵的大將軍,剛到這才不足壹個月,結果具荷就遇到了遏軻摩。
  兩人相談之下,具荷壹看這家夥是個人才啊,對於練兵很有心得感悟。
  於是把這邊的大將軍罷免,為了安撫,還給此人也封了個王。
  遏軻摩到了之後,連殺數百人整頓軍紀,然後開始極為嚴苛的練兵。
  他練兵,從不管士兵死活。
  堅持不住的,殺。
  輕慢懈怠的,殺。
  裝病裝傷的,殺。
  違抗軍令的,殺。
  看不順眼的,殺。
  從他領兵開始,第壹個月殺了幾百人,第二個月又殺了幾百人。
  自此之後,他在軍中的權威便豎立起來。
  誠如程無節推測的那樣,遏軻摩又怎麽會看得起順天教這樣的邪教。
  他就是要把順天教作為他的踏板,等到時機成熟,他自然會除掉具荷等人。
  這也是為什麽他壹直都不敢與寧軍真正交鋒的原因,他看得出來寧軍有多強悍。
  此時斥候來報,說是寧軍大舉往前壓上來,有決戰之勢,他心裏難免也有些不安。
  這支隊伍他才訓練的差不多,都是他的心血。
  若是因與寧軍壹戰而全軍覆沒,他的心血全都付之東流,他的計劃也壹樣付之東流。
  他知道自己這樣的人,沒有踏板不可能加入爭雄天下的人群之中。
  “傳令各軍,以方陣防禦。”
  遏軻摩吩咐完了之後,回頭又看向手下人傳令:“立刻派人往聖殿,請求宗主發援兵,就說寧軍增兵來攻,情勢危急。”
  “是!”
  手下人連忙轉身跑了出去。
  說起來,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怕。
  寧軍善戰不善戰,唯有打過的人才知道。
  這些日子以來,他們的斥候和寧軍的斥候交鋒過無數次,哪壹次不是寧軍的斥候把他們的斥候虐的體無完膚。
  報信的人很快就離開大營,朝著西邊飛馳而去。
  遏軻摩的心裏千回百轉,他不得不思考,若真的決戰有幾分勝算。
  這短短片刻,他腦海中推算了好幾種戰術戰法,可推算的結果都壹樣。
  必敗無疑。
  寧軍之前不打,不是怕打不贏,而是寧軍不想殺那麽多人。
  寧軍要維護寧王李叱的仁義之名,他們忌憚的可不是順天教的這些兵力,而是在百姓們之中的口碑。
  很顯然,這次寧軍突然大規模來襲,和之前程無節三人來這必有關系。
  壹念至此,遏軻摩回頭看了看,在遠處的空地上,小六和小九的屍體還在那擺著呢。
  他緩緩吐出壹口氣。
  “把那兩人的屍體擡過來。”
  遏軻摩吩咐道:“綁在木架上,置於陣前,我倒是要看看,這寧軍的主將敢不敢放箭進攻。”
  手下人看向他,眼神都有些復雜。
  這兩人,不是大將軍的手足兄弟嗎?
  可此時,卻要用這兩人的屍體,來阻擋寧軍進攻。
  可是這些人又不敢違抗遏軻摩的軍令,立刻就有人跑過去,將小六和小九的屍體搬了過來。
  他們在陣前立起來十字木架,把兩具屍體綁在木架上。
  而此時,黑壓壓的寧軍已經壓到了距離順天教陣列不到二裏的地方。
  雙方大軍,就這樣形成對峙。
  遏軻摩大聲吩咐道:“去個人,在陣前呼喊,讓他們知道那兩具屍體是誰。”
  寧軍陣列前。
  李叱坐在戰馬上,看著對面已經列陣完畢的順天軍,從對方的陣列就能看得出來,這個遏軻摩確實有領兵之才。
  不似以往遇到的叛軍隊伍,都是散亂無章,這支隊伍的陣型很嚴整,兵種配置也齊備。
  “殿下。”
  柳戈抱拳道:“屬下願率軍進攻。”
  李叱的註意力都在那兩個十字木架上,眼睛微微瞇了起來。
  李叱動怒的時候,便會有這樣的眼神。
  就在這壹刻,從賊兵隊伍裏沖出來幾個騎兵,朝著寧軍這邊過來。
  為首的那個賊兵壹邊縱馬壹邊大聲喊道:“木架上綁著的,是妳們派來勸降的說客,我家大將軍說,妳們寧軍之人標榜仁義,卻派人前來送死,如今又來進攻,且看看妳們敢不敢往自己人身上放箭。”
  這些人騎著馬而來,又不敢太靠近,距離壹箭之地外大聲喊叫。
  柳戈的臉色已經逐漸發白。
  “我想不到,這世上還有這樣狠毒的人,那兩人可是與他從小壹起長大的兄弟。”
  柳戈怒道:“殺人綁屍,這種事也能做的出來!”
  李叱沈默片刻,催馬向前。
  他單人獨騎往前壹動,背後寧軍立刻整齊往前壓。
  大軍氣勢,排山倒海。
  這壹動,嚇得那幾個來喊話的賊兵掉頭就跑,沒有絲毫猶豫。
  見寧軍居然前壓,完全不顧及那兩人屍體,遏軻摩的臉色也變了變。
  心說這仁義,果然都是假仁假義。
  他喊了壹聲:“弓箭手!”
  弓箭手隨即將弓揚起來,箭鏃斜指天空。
  壹旦寧軍進入拋射射程,羽箭就會漫天飛出。
  李叱回頭看向柳戈道:“妳們留下,不用跟我。”
  柳戈壹怔,想勸時,李叱已經催馬向前。
  這來自草原的名駒壹動,便有踏山海之勢。
  李叱往前沖,柳戈怎麽敢不跟隨,他還沒動,淡臺壓境和余九齡已經壹左壹右跟了過去。
  遏軻摩見只有幾人縱馬過來,擡起手示意先不要放箭。
  他不想輸了氣勢,所以也帶著幾個護衛催馬出了陣列。
  距離李叱大概十幾丈停下來,遏軻摩瞇著眼睛看了看,卻沒有見過此人。
  “妳是何人?”
  遏軻摩大聲問了壹句。
  不等李叱回答,余九齡大聲喊道:“我王李叱。”
  遏軻摩心裏猛的壹緊,他萬萬沒有想到李叱居然親至。
  他微微壓了壓身子,算是行禮,畢竟對面的可是冀州之主。
  “寧王。”
  遏軻摩直起身子後問道:“不知寧王此來,意欲何為。”
  李叱看了他壹眼,又看向那木架上的兩具屍體,看的很仔細。
  遏軻摩順著李叱的目光回頭看,然後就笑了起來,他問道:“寧王是要把這兩人接回去嗎?那就勞煩寧王退兵再說,只要寧王大軍壹退,我自會派人護送他二人屍體回去。”
  李叱只是看了他壹眼,卻沒有回答。
  此時李叱身邊跟著的三個人,柳戈,淡臺壓境,余九齡。
  李叱回頭,聽起來語氣平靜地問道:“記住那兩位義士現在的模樣了嗎?”
  三人同時回答:“記住了!”
  李叱大聲道:“傳令諸軍,陣前之敵,持械者殺,抵抗者殺,不跪者殺,現在那兩位義士是什麽樣子,此戰之後就還是什麽樣子,但凡再增壹絲傷痕,賊兵全軍皆殺,屠!”
  他撥轉戰馬回去,催馬而行。
  “攻!”
  “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