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將門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沒有楊柳岸曉風殘月,沒有把酒問青天,沒有清明上河圖……   壹個倒黴的寫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90章 只爭朝夕

大宋將門 by 青史盡成灰

2018-6-12 22:08

  治平二年的夏天,很熱,比天氣更熱的是人心。
  以太師兼太傅,西夏總督文彥博上書作為起點,越來越多的官員跟著上書,強烈要求遷居天下世家豪強,屯墾戍邊,開發邊地。
  這壹次上書人員之多,規模之大,內容之幹脆,都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在京的官員,許多人都大吃壹驚,他們猛然發現,原來王寧安竟然強大到了如此的地步!
  東西兩京,六部衙門,各地的官吏,甚至禦史臺,翰林院,全都有人支持,十幾年的積累,終於到了厚積薄發,開花結果的時候。
  就連那幫蟄伏的老家夥,也是目瞪口呆。
  姓王的壹直在隱藏實力啊!
  這壹次或許才是他全力施展吧!
  還有姓文的,這個老不要臉的,果然倒向了王寧安,成了他的走狗馬前卒,也難怪別人都倒臺了,他還能屹立不搖。
  中原沒有位置,還能跑到西夏呼風喚雨,文寬夫,就是個敗類!
  此時的文相公,卻也是壹肚子委屈。
  娘的,老子又被坑了!
  文彥博真的是精心準備,推心置腹,他覺得王寧安壹定會聽得進去的,其實他想的也對,王寧安是聽進去了,但問題是王寧安沒有按照文彥博希望的那樣走,相反,王寧安來了壹個大轉彎,把改革的力道驟然加大了。
  遷居豪強,這個事情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幹過。
  他逼著家產在300萬錢以上的豪強,遷居茂陵。
  當時還有個著名的大俠,叫郭解,衛青都替郭解求情,說他是個窮鬼,沒有那麽多的錢財……可漢武帝卻說,郭解能讓朝中大臣替他說情,不是豪強,還是普通人嗎?
  就這樣,郭解被遷到了關中,後來全家都沒了性命。
  乍看起來,漢武帝的舉措很殘忍,但是仔細研究,卻發現這壹招太高明了。
  天下豪強被遷到關中,他們手上的土地田產就需要變賣折現,這時候朝廷就能花低價被田產拿到手,反過來,以很低的稅賦,出租給無地的百姓。
  得到了土地的百姓就能交稅,服兵役,提供產品,支持大漢對匈奴的戰鬥。
  中國的歷史很漫長,壹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經驗教訓太豐富了,只要仔細研究,遇到的困難,在歷史上都有類似的案例,去看看先人怎麽辦的,在仔細權衡,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略。
  王寧安之前就推動了分田令,希望摧毀原來的土地依附關系,給老百姓壹個生存發展的基礎,為整個工業化提供合格的勞動力,還有豐富的農產品……他這個道命令,在兗州,濟州等地,效果很好,在幽州大本營,也推得動,但是其他地方,就應者寥寥。
  本來摧毀了孔家,情況好了很多,但是接下來爆發了和西夏的戰爭,又把分田的事情,再壹次延遲了。
  如今拿下了西夏,多了河套平原這個大糧倉,王寧安再也不想拖延了。
  和文彥博的談話,更堅定了王寧安的想法,不是鬥倒了接老臣,滅了舊派,就能改變文官集團的,這幫家夥就是壹群精明的吸血鬼,稍微放松,縱容,他們就會卷土重來,把變法大業毀於壹旦。
  此時的大宋,遠遠沒有發展到可以安享太平的時候,相反,危機四伏,剛剛開始的工業化,隨時會胎死腹中,工業化的龐大成本,稍不留意,就會落到窮苦百姓身上,而壹無所有的百姓,只要推壹把,就會家破人亡,反過頭摧毀所有的成果……這個道理再明白不過,只是以往阻力太大,就連王寧安也有些猶豫,不知道該如何。
  但是這壹次,他終於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客氣了。
  驅逐,全部驅逐!
  不配合分田的,壹律趕到西夏去!
  絕不客氣!
  王寧安還沒回到京城,在路上就下了命令,京東兩路,交給呂巖負責,河北兩路,交給章惇負責。
  另外蘇轍負責統籌全局。
  把世家大族遷走之後,皇家銀行要提供貸款,和地方衙門聯合,將土地拿到手裏,原來佃戶的田產,要繼續由佃戶耕種,並且給予地契,保證土地所有權。
  有人無田,或者不足的部分,要用朝廷收購的土地補償給他們……從朝廷那裏拿到的土地,只需要按照當地平均地租,繳納5年,5年之後,也要給予地契,將土地確認百姓所有……
  這壹套東西,在兗州都做過了,他們是輕車熟路,以前推不動,最大的因素就是地方的世家大族,他們不肯吐出土地,老百姓也懼怕世家,不敢配合,因此很多地方,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可如今呢,王寧安不打算姑息養奸了。
  他直接抽調了人馬,而且抽調的還是最精銳的西北兵,讓他們直接負責遷居事宜……這下子各地的世家可都傻眼了。
  他們靠著長時間的經營,地方的差役,衙門的書吏,都是他們的人……有什麽命令下來,他們提前知道,派人去抓,根本動不了手。
  講規矩也沒用,他們比當官的還嫻熟,知道利用各種朝廷的法度和規則保護自己,簡直就是壹塊滾刀肉。
  面對根深蒂固的世家,沒有什麽好辦法,只能動用人馬,而且還不能是本地的,必須從外面掉,才能奏效。
  先是京東兩路,因為孔家的覆滅,這兩地世家還有不少,但是實力強大的沒多少,很快就被清理了。
  壹共將近3萬世家大族的直系成員,都被發配西夏,另外他們的偏房,打手,豢養的奴仆,還有超過十萬人,被裝上大船,直接送到了渤海國。
  這壹舉動,徹底震撼了大宋。
  多少年了,哪怕是趙大趙二,也不敢采取如此斷然的措施,陳陳相因,復雜的關系,密不透風,就像是鎖鏈壹般,壹層層疊加,從上到下,強大到讓人絕望窒息。
  世家豪門,哪壹個不是高高在上,哪壹個不是衣冠楚楚,榮華富貴。
  他們天生高人壹等,天生至高無上。
  老百姓已經習慣了被這些人支配,統治,甚至認為是天經地義。
  可真正有人,以決然的力量,摧枯拉朽之勢,把士人從土地上拔出的時候,老百姓才驀然發現,原來高不可攀的士大夫並不怎麽樣。
  他們壹樣像普通人,會哭,會喊,會落魄,會撒潑打滾兒……原來他們的優雅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
  也有百姓會感動同情,比如有個叫鎖子的年輕人,他就壹直記得,那壹年冬天,他給地主家當長工,扛包幹活。
  蔣老爺可憐自己,送給他壹件棉襖,他壹直穿著,多好的人啊!
  瞧瞧,他被丘八押著,塞進了囚車,真是可憐。
  他們全家都在哭泣,背井離鄉,多慘啊!
  鎖子覺得做人應該知恩圖報,反正他什麽都沒有,正好替蔣老爺報仇,要是能救下蔣老爺壹家,他就是大英雄了,如果不成,最多是死嗎,反正也活夠了!
  他壹轉身,跑回了家中,找出了壹把破鐮刀,就蹲在木門旁磨刀……大約過了壹個時辰,刀終於磨得鋒利了,起身,從破草房裏出來,他把鐮刀別在了後腰上,用蔣老爺給的棉襖遮住。鎖子打算追著官兵的車隊,等他們休息的時候,把蔣老爺救出來。
  突然,迎面跑來十幾個人,都是村裏的閑漢,有的人連他都不如,連壹個草房都沒有。這些年看到了鎖子,立刻歡天喜地,大聲招呼。
  “快走啊,朝廷要分田了。”
  “分田?分什麽田?”
  “別問了,去看看就知道了!”
  鎖子被稀裏糊塗帶走了,大約過了半天的時間,他再壹次出現在了家門前,咧著大嘴,嘿嘿傻笑,跟得了失心瘋似的!
  他的懷裏揣著壹份授田書,5畝上好的水澆地,兩間瓦房,還有壹頭犍牛!
  這就是他分到的全部財產。
  前五年,他需要交壹半的收成,五年之後,他只需要交十分之壹的田賦即可,每年能有上千斤的糧食結余下來,那是多少啊!
  敞開肚皮吃,也足夠了!
  不但自己能吃飽,還能養得起媳婦,成家立業,他也能有兒子了!
  努力幹,把兒子拉扯大了,就有了孫子,也像蔣老爺那樣,有壹幫人管他叫鎖子太爺,鎖子太爺……那該多好啊!
  想起了蔣老爺,鎖子突然橫眉立目,他看了看身上的舊棉襖,越發怒火中燒!
  哼!
  拿走了老子的田,搶了老子的地!
  還讓老子每年給妳們家當長工,白幹活,就給壹件棉襖,就想讓我感激妳嗎?做夢去吧!鎖子脫下了棉襖,用力撕扯,想要扔到竈膛裏燒了解解氣,可他又舍不得了,自己就這麽壹件能穿得出去的衣服,難不成光著膀子嗎?
  對,老子要穿好衣服,要吃飽,要住得好!
  他像是瘋了似的,撒腿就跑,整整壹夜,鎖子都在屬於自己的田裏,除草,幹活……或許秋天的時候,他就能穿上體面的衣服,再也不用餓肚子……
  “陛下,圍繞著租佃關系,不單是佃戶要把壹多半的產出,交給地主,每年還要給地主家裏幹活……有壹兩個月的,有十天半個月的……這樣壹來,老百姓就根本沒有時間,去打工賺錢,工廠也就得不到充裕的勞動力,所以分田勢在必行!絕不能聽信那些人的迷魂湯,我大宋離著盛世,還遠著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