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四十壹章 國策進退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朱祁鎮說道:“先生之意,朕已深知,大戰之後,不可輕啟戰端,不過與瓦刺議和,朕決計不肯的。”
  朱祁鎮也知道,這壹戰,已經將大明這麽多年的元氣打得差不多了。
  且不說人員百姓的傷亡,十幾萬大軍翻越瀚海,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有多少,加起來或許沒有永樂年間五十萬大軍之多,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在茫茫草原之上,維持後勤線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單單是封賞各部將領士卒,朱祁鎮就已經砸進去數百萬兩銀子,實實在在的下了壹場銀幣雨,從楊洪,石亨,郭登,孟瑛,到下面普通士卒,壹個不少。
  大明這幾年攢下來的本錢,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去年與今年都不是年景不錯。朱祁鎮要面對的情況,只會更慘。
  更不要說,大戰事結束了,但是要鞏固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做的,比如完善在草原上驛站馳道系統。比如在邊墻外,合適的地方推行屯耕。
  朱祁鎮準備將永歷正統年間撤入邊墻之內的衛所,統統遷回邊墻之外,甚至趁機將各地衛所進行壹次篩選。
  何處當駐京營大兵,何處當設立衛所,如果防止衛所墮落。這都是問題所在。
  而這些問題,都少不了錢。
  所以,這個時候,朱祁鎮不是傻子,又怎麽肯冒冒失失的去西域征討瓦刺。吃力不討好。
  但是,朱祁鎮依舊不肯與瓦刺議和上面低頭,那麽瓦刺俯首稱臣,朱祁鎮也不允許。
  壹來,朱祁鎮很明白,軍事上得不到的,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不要看瓦刺這壹次姿態這麽低,派了瓦刺的二號人物來北京,但是朱祁鎮要瓦刺退出西域,將西域列入大明版圖,瓦刺會答應嗎?
  不可能,即便是能答應,也不過是得其名而已。
  二來,朱祁鎮才清楚下面的文官,他壹點頭,等將來時機成熟,再次進攻瓦刺的時候,就又是壹件麻煩事情。
  似乎是天然的地理環境限制,大明文官有壹種濃重的小富則安的心態。
  龍城壹立,北京的戰略形態,有了根本性的改觀了。
  距離北京最近的邊境,大概也在壹兩千裏外。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在他們看來,這已經很完美了。
  但是朱祁鎮卻不這麽想。
  雖然西北的土地,朱祁鎮沒有什麽念想。但是畢竟在他看來,西域,也就是新疆,從來是中國的壹部分,總不能讓後世子孫版圖不全吧。
  而且他也明白,僅僅是駐兵龍城,其實並不安全,漠北之地,大明僅僅是控制了漠北東部,距離東北比較近的壹部分,至於北海,以及後世蒙古西部的地區,都被放棄了。
  鞭長莫及。
  而今瓦刺元氣大傷,正在舔傷口,自然不敢東進,這大片地區,都成為雙方戰略隔離地帶。
  但是將來瓦刺元氣恢復了,難道會面對眼前的肉不吃嗎?
  這些地方,對大明來說,根本就是苦寒之地,但是對於瓦刺來說,卻是上好的草場。
  雖然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朱祁鎮其實想壹直與瓦刺保持戰爭狀態,在他看來,根本沒有什麽損失?
  大明在瓦刺內部有利益嗎?大明有什麽必須從瓦刺購買的嗎?之前馬匹緊缺,或許積蓄瓦刺的馬匹,而今有了漠南蒙古,已經大片漠北草場,近乎二分之壹還要多的蒙古,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有這麽多的草場,雖然因為戰爭的原因,大明戰馬還不多。但是不出數年之內,大明的戰馬繁衍定然是極多的。
  壹方面是和平的環境,能讓無數蒙古人安心勞作,之前他們不可求的鐵器糧食,而今都能隨意與內地商販貿易。
  因為邊墻內外已經是壹國了。
  另外壹方面,就是青貯法的推進,這個畜牧業上的革命成果,能讓根多牲口從冬天保存下來。
  如此壹來,包括馬匹在內的的牲口大量繁殖,就成為必然了。
  這樣壹看,瓦刺需要大明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大明根本不需要瓦刺任何東西。又何必與外交關系。
  關於情報,即便大明不與瓦刺有官府聯系,錦衣衛與東廠都不是吃素的。
  朱祁鎮實在想不到,與瓦刺議和,對大明有什麽好處。
  陳循聽朱祁鎮如此壹說,心中頓時松了壹口氣。
  他最擔心的是朱祁鎮壹意孤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壹心壹意追亡逐北。
  而今朱祁鎮既然說了,不會輕啟戰端。陳循也就放心了。不過他依舊覺得,應該與瓦刺談談。他說道:“陛下,臣建議與瓦刺使臣談談,倒不是想答應瓦刺議和,而是關系到內外觀瞻。”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陳循說道:“陛下,朝廷藩屬國過百,瓦刺只是其壹也,之前朝廷滅朝鮮,而今又逐瓦刺,殺也先,數年之間,連破兩國,日本,安南,占城,暹羅,緬甸,亦力把裏,烏斯藏,都有驚懼之心。”
  “錦衣衛報上來的情報,這些國家使臣聯系頻繁。”
  “臣以為總要安壹下各國之心,讓各國知道,我大明不伐無罪之國,即便出兵也不謀人土地,不過是求治安天下而已。”
  朱祁鎮聽了陳循的話,心中也覺得自己有些狹隘了。
  為政以德。
  德這東西,看似虛無縹緲,但在很多時候都有用的。
  朱祁鎮很少用國際關系的角度去思考過問題了,無他,在西方國家還沒有來到東方之前。大明即國際。
  不是大明閉關鎖國,而是很多時候,是周圍國家看大明的眼色,而不是大明去思考其他各國的反應。
  但是有些事情,他也不得不考慮壹二。
  看看朱祁鎮這幾年做的事情,特別是在朝鮮事情上,吃相是有壹點難看的,很多國家都對大明的態度,有了擔心。
  雖然朝鮮之亡,事出有因,但是朝鮮乃是大明祖訓之中的不征之國。這些國家自然要考慮,是不是大明國策有了根本性改變。
  所以這兩年,四方使臣來的都有壹些多了。
  這些事情,朱祁鎮有些後知後覺。畢竟這些事情,在與北伐瓦刺相比,都是壹些小事。這個時候朱祁鎮卻要思量壹二了。
  如果僅僅考慮北方,乃至大明本土的問題,朱祁鎮不用多管,即便是各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安南,在積威之下,也不敢妄動。
  壹個朱祁鎮很長時間沒有考慮過的地方,從朱祁鎮心中再次冒了出來,不是別的地方,就是舊港宣慰司。
  這壹片大明最南方的領土。
  比起大明在其他地方的軍力,在舊港的實力就欠了太多了。
  舊港宣慰司之所能維持到現在,壹方面就是舊港施家為首的漢人海商,的確有些本領,另外壹方面,就是大明海上余威。
  這個余威壹方面是軍事上的,壹方面是政治上的。
  或許有人覺得鄭和下西洋,和平進行,有些傻。但是也正是鄭和不求當地土王的利益,甚至給了他們很多好處。
  各地土王才對大明稱臣,並願意與大明親善,畢竟有大明這個宗主國作為靠山,既可以得到好處,又不會擔心大明吞並他們。
  而今這個外交政策轉變,對南洋的局勢就會有很大的影響。
  南洋的情況比起正統初年,已經惡化了不少,雖然舊港有大量漢人海商的支持,但是大明的大船,已經近三十年沒有來到南洋了。
  三十年,已經是壹代人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