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康麻子的反明復清
活埋大清朝 by 大羅羅
2022-8-21 10:22
康熙真的怒了,他很想讓人把胤礽這個逆子抓起來圈禁……這個逆子小小年紀就敢染指皇權,而且還逼父抗明,將來長大了還了得?不得弒父篡位啊!
就在康熙快要抑制不住怒火的時候,在邊上圍觀的儒八旗旗兵、旗民又起哄了。
“太上皇,帶著我們打回去吧!”
“太上皇,我們想回家!”
“太上皇……”
太上皇?
康熙被他們氣得差點吐了血。
他是蒙古大汗!大大的汗!怎麽就變成太上皇了?他已經不當太上皇很久了!
可是康熙到底還是聖明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在這個時候吐血,更不能發怒讓人逮捕胤礽。否則壹場變亂就在眼前!
而大蒙古國是絕對不能亂的!
想到這裏,康熙汗就只能強壓住怒火,然後張開喉嚨,大聲對身邊的孔聖公道:“聖公弟弟,妳去和大家說,朕已平定印度西北,現在還要休養生息數年,待兵精糖足,自會東征以復大清!”
孔聖公聽了這話,也大松口氣兒。雖然他知道康熙的話是忽悠人的,但是給大家夥壹個念想總是好的。有了個念想,大家才能團結壹致,在西域這裏堅持下去……否則的話,人心壹散,那隊伍可就難帶了。
想到這裏,他就向幾個大佬和堂主、副堂主揮了揮手,讓他們馬上去安撫下面的旗民、旗兵。
康熙看見這壹幕,心裏面就更惱了。
這儒八旗……真是要不得,也除不得啊!
他嘆了口氣,就策馬向胤礽走去,到了胤礽跟前,康熙大汗才看著兒子緩緩道:“胤礽,現在妳可滿意了?”
胤礽則擡頭看著康熙,心想:“這阿瑪……還是在真與不真之間啊!若是全真的阿瑪,現在應該很想打回中原去的!畢竟額娘還有好多夭折早逝的兄弟姐妹的陵墓,還有祖宗陵寢都在北京和盛京!而且中原和盛京老家都是真阿瑪弄沒的,他壹定想要拿回來。
若是這阿瑪是全假的,那肯定不會想要回去的。因為中原的花花江山不是他的,西域和印度才是這個假阿瑪自己打下來的。他當然得專心經營自己的地盤了!
可是這個阿瑪卻來了個先休養生息數年,然後再打回中原……他說的話能算話嗎?”
雖然不知道這個阿瑪到底是不是真的,不過胤礽還是點了點頭:“阿瑪,孩兒願隨阿瑪反明復清,恢復中原!”
說著話,他就大搖大擺的站了起來,然後轉身走向自己的波斯馬,翻身躍上,最後又流著眼淚,帶著哭音對康熙道:“阿瑪,請隨孩兒入城,孩兒帶您去見大行太上太皇太後……”
康熙汗抹著眼淚道:“好,好……咱們壹起進城,朕要去給妳曾祖母先磕幾個響頭!對了,皇兒,現在壹定有許多科爾沁的王爺、貝勒、貝子都來了上京城吧?”
布木布泰自己就是科爾沁部出身,現在科爾沁部的那些王爺、貝勒、貝子都是她的晚輩。而且她也是科爾沁部在大清(大蒙古)朝廷的話事人。這些年康熙雖然有點冷落科爾沁蒙古,但是布木布泰依舊非常努力的在維護科爾沁蒙古的利益——她對康熙不滿和努力扶植胤礽也有維護蒙滿聯盟的原因。雖然胤礽身上的蒙古血統不多,但他是布木布泰壹手拉扯大的,和幾個蒙古王爺、貝勒的關系都很親近。
而康熙汗的另壹個嫡子胤衤尼有壹半羅剎血統,他母親索菲亞還是個兇悍的羅剎公主……布木布泰生前壹想到以後大清要有個金發碧眼的太後,就氣得牙根癢癢。
在布木布泰的安排下,那些科爾沁的王爺、貝勒、貝子和西清國走得很近,幾乎融合在了壹起,基本上人人都在上京府城內置了宅子。
這段時間布木布泰病入膏肓,這些人當然要入上京府城來送他老人家最後壹程了。
“皇阿瑪,他們都在上京城,您要見他們嗎?”胤礽聽見康熙的問題,隨口就回答了,而且還提出了壹個康熙汗最想聽的問題。
“是啊,”康熙汗點點頭道,“他們都是太皇太後的親族,大老遠的來送他老人家最後壹程,朕怎麽能不和他們見壹見?”
“好,”胤礽想想也對,“兒臣馬上讓人安排他們來皇城拜見。”
“再叫上儒八旗的都統、副都統,還有儒宗的大佬、堂主,還有西清汗廷的大臣……大家壹起來,朕得謝謝他們這些日子盡心盡力的輔佐妳和太皇太後。他們可都是咱們大清的忠臣啊,朕得好好謝謝他們!”
“好,兒臣讓他們都來!”
這胤礽到底是個小孩子,雖然城府遠比壹般的同齡人要深,但怎麽都玩不過康熙汗這號老狐貍的,現在更是想都沒多想,就答應了康麻子提出的要求。
……
上京皇城,大清太上太皇太後兼大蒙古太皇太後(雙料太後)停靈的皇壽殿外,這時候站滿了穿著白色孝衣的西清臣子和科爾沁蒙古的王爺、貝勒、貝子,以及跟隨康熙汗過來的護軍營的索倫武士和錫伯武士。
現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伸長了耳朵再聽大殿裏面傳出的嚎啕大哭的聲音……這是康熙汗和同治帝這對慈父孝子在雙料老太後布木布泰的棺槨前嚎啕大哭。
哭的那叫壹個傷心欲絕啊,連在外面聽著的人們,也都忍不住跟著壹起落淚了。
康熙和同治這兩父子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哭音總算是越來越輕,直到最後終於沒了聲響,也不知道是哭累了,還是哭暈了。大家夥兒的目光都投向了孔聖公,他現在不僅是有實力的大軍閥,而且還是同治帝的嶽父,還是科爾沁親王的女婿,還是康麻子大汗的把兄弟……真是二人(康熙、同治)之下,萬人之上的實力派!今兒發送雙料老太後的大發喪也是他負責操辦的,所以大家夥都已經把他當成了大清朝的頭號權臣了。
頭號權臣看見大家都瞧著自己,也就不用大家催促,自覺自願的往大殿裏面走去了……這就是權臣的擔當嘛!
他走進去後沒壹會兒,就看見他和同治小爺胤礽壹起攙扶著已經哭得壹抽壹抽的康熙汗從大殿裏面出來了。
“太上皇,您節哀順變……”
“太上皇,您可要保重哇!”
“太上皇,您要振作啊!”
已經壹抽壹抽的康熙汗心裏那個生氣啊!
什麽叫太上皇?
他是大汗!
不過氣歸氣,康熙汗還是強壓住自己的怒火,用顫抖的聲音說:“諸位,諸位……放心,朕,朕壹定會保重,壹定會振作,因為朕還有大事要做,朕還要完成大行太皇太後的遺願!”
他這話壹出,壽皇殿外頓時鴉雀無聲了。
雖然康熙汗上午入上京城的時候已經承諾過,等到“兵精糖足”就帶著大家夥反攻中原。可當時大家也就是姑且聽之,沒有太當真。現在又聽康熙這麽說,就都來了興趣。
康熙這個時候已經不抽搐了,也恢復了壹點明君聖主的氣度,只見他大手壹招,喊了壹聲:“擡進來!”
然後就聽見在場的索倫兵、錫伯兵壹起大吼:“擡進來!”
擡什麽?
所有人都是壹楞,全都把目光投向壽皇殿院子的大門。就看見兩個彪形大汗壹起擡著壹個箱子,呼哧呼哧的走了進來,然後又是另外兩個大漢擡著另壹口箱子……大漢源源不斷,箱子也源源不斷。大漢們擡著箱子走進了院子,然後將箱子壹只只整齊擺放在了壽皇殿外。擺放好箱子之後,那兩名大漢就會順手撕掉箱子上的封條,打開蓋子。
然後大家就看到了在午後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的銀光……這是全世界第二讓人激動的光芒,僅次於金光!
康熙汗這回放大招了!
他現在有錢了!
他現在拿下了拉合爾(南京平天府)、德裏、阿格拉(康熙的印度帝國就到阿格拉為止)這三座大都市和它們周邊的富饒之地。這些地盤每年大約可以提供給康熙汗壹億銀盧比的稅收。
另外,康熙汗的白糖生意也已經到了可以大把收取定金的時候了!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康熙的印度白糖不夠白,人家還是搶著要買!
現在歐洲那邊天主教徒和天方教徒在中歐連年大戰,白糖那是供不應求,甭管參戰不參戰,全都知道糖火藥厲害了……高糖碾壓低糖,低糖碾壓無糖幾乎成了鐵律!
誰也不敢不存點白糖在手裏!
康熙又是收稅,又是販糖,終於過上了可以揮金如土土豪生活。
所以這次康熙北上上京的時候,就帶來了整整壹千萬銀盧比!
看著壹箱箱亮瞎人眼的銀子擺滿了整個壽皇殿前的壹大片空地,院子裏面的西清大臣,蒙古貴人,儒宗子弟,全都給震驚了。
康熙則有些得意看了眼兒子胤礽,心說:“和朕鬥,妳太窮了!這個世界是講錢的,妳個窮小子有多少錢?”
想到這裏,康熙汗就嗯咳了壹聲,然後將目光轉向了那些已經對他充滿敬意的臣子們,緩緩開口道:“列位臣工,這些日子妳們都受苦了!妳們跟著朕,跟著大清,跟著大蒙古,壹路從中原,從科爾沁草原,從東北塞外之地跑到西域的哈薩克草原和上京府城,還保著朕和太子打出了大蒙古的這片天地,實在是勞苦功高啊!
朕其實壹直想好好犒勞妳們,可朕沒錢啊,朕也是逃難逃到哈薩克草原和河中的……現在好了,朕已經拿下了四分之壹的印度。這印度之富庶,實在超乎想象啊!朕雖然只有四分之壹的印度,但是朕的蒙兀兒國每年還是可以從這四分之壹的印度之地收到壹萬萬銀盧比的稅……壹萬萬啊!相當於三千萬兩銀子!”
三千萬兩銀子!
包括胤礽在內,所有西清、科爾沁這邊的人物都要流口水了……
康熙汗看著他們的饞樣,不,那是忠誠的模樣,就知道自己又要贏了。
有印度在,康熙不怕這些人貪婪,就怕他們不貪。西清、科爾沁的人只要貪,就不會背叛康熙。因為康熙現在有了鈔能力,有的是錢!
康熙又指著壽皇殿前的壹箱箱銀子:“這裏是壹千萬銀盧比,是朕的壹點心意,是給西清和科爾沁蒙古的諸位的。”
給我們的?
西清和科爾沁的大人物們壹個個眼珠子都在放光啊!
他們再看康熙汗,都覺得這個大汗現在光彩照人……放著銀光,壹看就是真命天子了!
康熙汗又是壹聲嗯咳,接著往下說:“朕早就說過,朕壹定要反明復清的!朕之所以要領著大家西遷,就是為了有朝壹日可以領著大家打回去……打回去反明復清!
如果朕當時不西遷,而是在北京城堅持,那朕就是大清的崇禎……大清就得徹底亡在朕手裏。列位臣工當然不會當貳臣,少不得要殉國……朕於心何忍?
而朕之前進軍印度,也是為了能在將來反明復清!因為反明復清必須得兵精糖足……而要兵精,少不得就得養兵、練兵、打造器械,樣樣都得花銀子。而糖藥更是用兵取勝之關鍵!大清之所以敗走西域,壹是沒銀子養兵、練兵、打造器械;二是因為沒有糖可以用來配制糖火藥!而印度不僅有的是銀子,而且自古就是產糖之地。中國的糖,還是唐朝的時候傳自印度的呢!所以朕只要取下印度,就有錢有糖,也就不怕沒有精兵了。”
康熙娓娓而道,每個字兒都聽著很有道理,底下的大臣和蒙古貴人,不管原本有多埋怨康熙,這壹刻都覺得康熙的話是有道理的。同時也覺得這個君,原來還是明的……有他帶領著大家,將來就算不能反明復清成功,也能讓大家變得富裕起來。
有了錢……大清復不復的,其實也不是很重要了。
這個時候不知道誰帶頭喊了壹聲,喊出了大家的心裏話:“大汗萬歲!皇上萬歲!大蒙古萬歲!大清萬歲……”
而這話可不是沖著西清大王胤礽喊的,而是喊給康熙大汗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