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大明永樂二年。
黃昏將近,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四十三章:好大的陣仗

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24-1-20 18:34

  高祥喝了壹口涼茶,壹下子提神醒腦,振奮起精神。
  他因疲倦而略顯蒼白的臉上,露出了幾分興奮的紅暈。
  隨即,他放下了茶盞,才道:“殿下,太平府的情況,遠遠超出了原先的預料之外,下官也為之瞠目結舌。”
  頓了頓,高祥接著道:“去歲壹年,還外藩運送到太平府的貨物,就價值何止億萬,據各縣的統計,單單去歲壹年,各縣建起的貨倉,就占地有萬畝之巨。”
  “這也引來了諸多的商賈,就說商行,去歲壹年,新籌建的商行,就從三百七十九家,增加到了今年的兩千五百余家。”
  張安世雖說預料到,這外貿所帶來的巨大利益。但是沒想到,居然可怕到了這個地步。
  於是道:“這些商行……都是為了販賣外藩貨物的?”
  “不只……除了集散貨物之外,還有就是……從各地販貨至太平府,譬如江西的瓷器,江浙和福建的茶,河西之玉器,蜀中的錦緞。現如今,太平府就好似壹個……壹個……集散地。”
  高祥喜笑顏開,繼續道:“天下的貨物,要出海至外藩,需走太平府。而外藩的貨物,要進入大明,也需先進入太平府,再通過數不清的商賈,分發至天下各個府縣。還有……海外大量廉價的羊毛和棉花,也先入太平府,紡織之後,在售至天下各府縣。因而,商賈巨增……”
  “這些商賈,有各藩鎮在太平府籌建的,譬如趙王殿下,就在這兒籌建了爪哇商行,還有呂宋商行,安南商行等等,更有壹些大食人、天竺人,也借此便利,與漢商合作,籌建了壹些商行,以供所需。”
  “除此之外,便是天下各府縣的商賈……或者說,某些讀書人,他們為了訂購貨物,或者給海船供貨,也紛紛在太平府,籌建各種貿易商行,少則雇傭三兩人,只對外聯絡之用,多則數百人,涉及到皮毛、瓷器、香料、象牙、花椒、棉布等等貿易。”
  “所以,除了海關能從中征收入關的關稅之外,這些商賈雲集,所籌建之商行,還有往來於天下的貨物,還有大量商貨所需,繼而擴產大量的棉紡作坊,實是教人無法想象。”
  高祥顯得激動不已,眼眸中就像聚著光,繼而看向張安世道:“殿下,正因如此,除海關稅賦之外,太平府的稅賦,也在此帶動之下,可稱之為暴漲。”
  太平府,現在就相當於是整個天下的對外窗口,海外的藩國貿易,以及對大食、天竺人的貿易,統統經過太平府,集散至天下十八省。
  而十八省的特產,某種意義而言,也從這裏登船,送去四海之地。
  無數的貨物往來,所帶來的龐大商賈聚集效應,再加上大量的市場需求,必定催生更多的作坊,還有多如牛毛的商行。
  而這……不過是第壹步而已,可即便是第壹步,所帶來的巨大的影響,也足以讓人驚嘆不已了。
  張安世嘆了口氣道:“真是沒有想到啊!這樣說來,太平府的稅賦,比之去歲,漲了多少?”
  問到這個問題,高祥的神色越加激動了,道:“現在還有壹些,尚且還未統計出來,不過初步的預估,應該漲了壹倍以上。”
  壹倍?
  張安世此刻是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要知道,太平府的基數比之其他地方要高得多,這樣高的基數,尚且還能大漲壹倍,這就十分可怕了。
  緩了半響,張安世才找回自己的聲音似的:“囊括了海關稅賦嗎?”
  高祥搖頭笑道:“海關與太平府的數目不相通,下官就算想要加上海關的數目,怕也沒有海關的數目呢。”
  張安世壹想也是。
  也即是說,壹旦再加上海關的數目,那麽這個數字,就要遠遠超過壹倍了。
  張安世壹下子也激動起來,道:“趕緊清點出來,下文給於謙,讓他也立即厘清賬目。除此之外,要派人盤查府庫,賬目和府庫的實際數目要清楚詳細。”
  高祥道:“是。”
  張安世接著叮囑道:“這些日子,妳要辛苦壹些,每壹筆數目,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說槍打出頭鳥,這數目太大了,難免讓人生嫉,壹定要防微杜漸,免得有人挑出什麽來做文章。”
  “是。”
  張安世想了想,又道:“讓邸報的人來,我要親書壹篇文章,教邸報刊印。”
  “文章?”高祥先是詫異地壹楞,隨即壹臉無語地看著張安世。
  這寫文章,可不是這位郡王殿下的專長啊,何況……還是親書……
  高祥猶豫了壹下,覺得還能掙紮壹下,於是道:“要不,下官來潤色……或者請長史府的書佐們……”
  張安世大手壹揮:“需我親筆,此等文章,妳們不懂!”
  高祥的臉有點僵,卻又無可奈何。
  張安世目送走了高祥,隨即便開始咬著筆桿,專心致誌地努力琢磨到了半夜,這才寫下壹篇文章,隨即讓人急送出去。
  ……
  次日清早,只睡了兩個多時辰的張安世還是打起了精神,興匆匆地去往東宮。
  東宮沒了朱瞻基,清冷了許多,每壹個宦官都是躡手躡腳的,平靜得可怕。
  張安世先去見了自己的姐姐,張氏看到有些日子沒見的弟弟還是很高興的,笑吟吟地道:“妳呀,可許久不來了,妳長大了,翅膀長硬了。”
  張安世道:“阿姐,我這不是為陛下和姐夫分憂嗎?怎麽到頭來,卻沒有討著好。”
  張氏道:“反正說什麽,都是妳有理,也罷,由著妳。”
  張安世小雞啄米似的點頭,想了想道:“姐夫的身子,好像有些不好。”
  張氏的笑容壹下子收斂起來,也憂心忡忡地道:“這些時日,他不得不節食,確實神色不好。陛下見他肥胖,三令五申……”
  說著,張氏搖頭,表示擔心。
  張安世道:“姐夫說,他平日裏也沒吃什麽,可無論如何,這身子總是減不下來。身子肥胖,確實容易引發許多的疾病……”
  “是嗎?”張氏的臉色更是凝重了。
  其實在這個時代,肥胖乃是福氣,因而人們對於肥胖,反而持有歡迎的態度。
  不過太子的問題就在於,他過於肥胖,已經導致了身體的不便。
  至於肥胖的危害,其實這個時代,似乎也沒有人真正願意去理解。
  張安世便絮絮叨叨地將肥胖的問題,壹壹說了。
  張氏頻頻地點著頭道:“這樣看來,父皇是對的,那幾個賜來東宮的禦廚……”
  說罷,她眼底壹沈:“還真得依著這些廚子才好。”
  張安世道:“不知姐夫平日裏都吃什麽?”
  張氏便道:“明日我讓人將食譜給妳瞧壹瞧。”
  張安世應下。
  從張氏這兒告辭出來,張安世便悄然去見朱高熾。
  朱高熾此時正在詹事府中批閱票擬。
  皇帝年紀大了,壹些瑣事,自然要交給太子來處置。
  朱高熾見張安世來,不禁露出了喜色,道:“來了?”
  說罷,給宦官們使了個眼色。
  宦官們退下。
  朱高熾擡眸看了看周圍,終於不見其他的人影了,急道:“讓妳帶的東西,帶了嗎?”
  張安世直接幹脆地道:“沒帶。”
  朱高熾:“……”
  朱高熾本是滿目的期待壹下子消散得無影無蹤。
  這是有多失望就有多失望!
  張安世語重深長地道:“方才去見了阿姐,阿姐也很擔心姐夫。”
  朱高熾臉上的失望表情又壹下子沒了,急道:“妳沒和妳阿姐說什麽吧?”
  張安世搖頭:“沒有。”
  朱高熾籲了口氣,才道:“哎,我餓的厲害。”
  張安世道:“姐夫,我細細想了想,姐夫若是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只怕……要折壽的。”
  這話,也就張安世敢說了,要不誰敢在太子朱高熾的面前說這些。
  朱高熾板著臉道:“怎說這樣的喪氣話。”
  張安世知道自家這姐夫也就是擺出來的嚴肅,他是不怕的,便道:“姐夫這些時日節食,可清瘦了嗎?”
  朱高熾如實道:“長了兩斤。”
  張安世便越發的憂心了。
  他很清楚,若是不出意外的話,自己這個姐夫,可能也就這幾年壽數了。
  眼下短命的最大原因,極有可能便是肥胖,肥胖所帶來的其他疾病,都可能是元兇。
  張安世於是嘆了口氣道:“節食為何沒有效果呢?莫非……”
  “好啦,好啦……”朱高熾沒好氣地道:“不要總提吃食……”
  張安世只好道:“我想壹想辦法便是。”
  朱高熾又道:“這些時日,本宮也從楊溥學士那兒,學了壹些商道,以商業來充實天下之血脈骨骼,猶如人之血液壹般,充盈人之骨肉。現在方知,要鼓勵工商,實在也不容易,需有碼頭,加快商業的流通,需有道路,甚至還需更好的鐵路,才可大大的降低運輸的成本。還需有廉價的土地,免得土地被士紳們占住,獅子大開口。更需有大量的雇工,尋常的勞力,倒也罷了,可工商指望完全大字不識的勞力是不成的,需得有大量能夠識文斷字、見多識廣之人……”
  朱高熾繼續道:“更不必說,還需確保官吏相對能夠廉潔,確保他們能疏通道路,清剿山匪……這種種所需。哪壹件,若是辦成了,在歷朝歷代,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啊。”
  張安世道:“起初的時候,萬事開頭難,可到了後頭,就相輔相成了。”
  朱高熾來了興趣:“相輔相成?”
  張安世點點頭,便道:“就說山賊土匪吧,這滿天下,歷朝歷代,哪怕是極盛之世,天下各處的山賊土匪就從來沒有杜絕過。只不過,天下安定的時候,山裏的土匪少壹些,至多也只敢洗劫壹些村落,不太平的年景,則多壹些,動輒聚眾數千上萬,攻城略地。”
  “可說到底,這些都是實在活不下去,沒有土地的百姓,不得不上山為寇,才能存活。他們對天下有巨大的危害,對工商,危害也不小,這從商走貨之人,壹旦遭遇了山賊,不但貨物盡失,便是性命也不保,如此壹來,便大大的增加了流通的成本。可壹旦工商能夠興起,就意味著,工商可以吸納大量失去了土地之流民,讓他們做工,養家糊口,久而久之,誰還願意在山中風餐露宿、朝不保夕的做賊?”
  張安世看朱高熾很是認真地聽著他說話的樣子,笑吟吟地繼續道:“讀書也是壹樣,從前讀書,只能考取功名,可尋常百姓,考取功名何其難也,考不上……就等於壹切都白費了。可如今,讀書有了更多的用途,百姓們也就更有動力了。何況作坊不比鄉間,鄉間耕種的百姓,壹年到頭,也出不了方圓十裏地,說是渾渾噩噩也不為過。”
  “可作坊中做工,卻是數千上萬人,自天南地北而來,聚集在壹處進行生產,彼此之間,交流著天下各處的訊息,即便有不少人……目不識丁,可他們對於這天下的見識,卻已遠超尋常人了。所謂的知識,所謂的學識,本質上就是訊息罷了,百姓們都留在自己的原籍,信息傳導便阻塞了,可工商興起,彼此之間的訊息,便瘋了似得增長,姐夫若是有興趣,大可以去作坊裏走壹走,與匠人們說說話,姐夫就會發現,他們見多識廣,全無佃農和尋常農戶那般的氣象。”
  朱高熾聽罷,欣然地道:“聽妳這般壹說,本宮對此的見識,倒是更深了。”
  他若有所思,突然眉頭壹挑,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露出難受之色:“誒……頭又有些暈眩了。來人,來人……”
  顯然,他身子很孱弱。
  張安世便忙叫來壹個宦官,詢問了壹二,才知這樣的情況,早已有了。
  張安世只好讓朱高熾去歇息,而後憂心忡忡地告辭而去。
  到了次日,東宮便讓人送來了膳食的食譜。
  張安世壹看,吃了壹驚,忙將食譜收好,入宮不提。
  ……
  新的邸報,可謂是壹石激起千層浪。
  張安世親自作文,狠狠地諷刺了浙江布政使司的所謂政績壹通。
  大抵的意思是,此等靠所謂士紳的自覺,多上繳壹些錢糧,很有幾分漢朝時所謂上繳免罪金銀,借此來除罪的樣子。
  這樣非但不能長久,反而時日壹久,多繳納了壹些稅賦的士紳和讀書人,必定遲早要巧立名目,將自己的損失,又加之於可憐的百姓身上。
  最終的結果是,稅賦固然增加了區區幾成。而父母官借此機會,又可獲得政績,士紳和讀書人,也沒有遭受損失。真正受害的,卻是尋常百姓。
  這篇文章,可謂是極為嚴厲,甚至說壹點情面都不給了。
  而直指的矛頭,便是浙江布政使司。
  也就是剛剛加了太子少師,如今風頭正盛的姜秀。
  邸報,大家都已看過。
  張安世的嫉妒之嘴臉,可謂甚囂塵上。
  卻好像壹下子,張安世戳中了許多人的軟肋。
  於是乎,許多人就跳腳了。
  朱棣看著邸報,默不作聲。
  他沈吟著,目中撲朔不定。
  文淵閣與各部尚書,紛紛看著高位上的朱棣,俱都壹言不發。
  而後看著朱棣緩緩地……將手中的邸報放下。
  朱棣這才道:“頗有幾分道理,張卿懇請朕命人往浙江布政使司查賬,諸卿看……這有無問題?”
  楊榮道:“陛下,臣見蕪湖郡王殿下的文章,也不無可能,既然如此,查壹查,總是好的。這也是防微杜漸,倘若當真……”
  胡廣立即道:“可市井之中,卻都在說,蕪湖郡王殿下,乃記恨姜秀,取代了他這個能吏,因而才有此文……還請陛下明察秋毫。”
  所謂市井之言,大抵和後世的據網友評論之類。
  反正萬事不決,搬出網友,若是網友說錯了,那就是網友卑鄙無恥下流。
  朱棣看了看楊榮,又看了看胡廣,微微壹笑道:“市井之言?市井就已有流言了嗎?”
  “陛下,邸報售出之後,天下震動,人人都在議論此事,當朝郡王,直接攻訐當朝太子少師、布政使,本就是鮮見的事,何況,其文所言之罪責,本就嚴重,非尋常可比。”夏原吉站出來:“此事牽涉極大,若是朝廷不予回應,難免會越發的不可收拾。”
  朱棣笑了笑道:“那依夏卿而言,怎麽看?”
  夏原吉當機立斷道:“查賬,查清楚,浙江布政使司要查,太平府的也要好好地查壹查。如此壹來,是非曲直,自然也就可以大白天下了。”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著他:“都查?”
  夏原吉斬釘截鐵地道:“都查!”
  朱棣便道:“誰來查?”
  夏原吉毫不遲疑地道:“臣乃戶部尚書,自當負責此事。”
  胡廣也立即道:“此事牽涉甚大,臣可代陛下徹查。”
  楊榮隨之道:“陛下,臣也可以。”
  朱棣看著躍躍欲試的眾大臣,臉上看不出喜怒,只聽他道:“好大的陣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