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觀察團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1950年11月初的某壹天,蘇聯烏拉爾軍區司令部裏迎來了壹群特殊的客人。
壹名頭戴藍色帽頂的大檐帽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軍官在兩名手持沖鋒槍的紅軍戰士的護衛下走進了司令部的大門,路上的蘇聯軍人們頻頻側目,NKVD來到軍區司令部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而此時,朱可夫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為手上的托卡列夫自動手槍的彈匣壓進子彈。朱可夫身上穿戴著熨平的蘇聯陸軍將軍制服,四枚“蘇聯英雄”勛章整齊地排在他的左肩下方。在壓好子彈後,朱可夫為已經拆好的手槍的各個零件壹壹檢查並擦好搶油,他很快便把手槍裝配完畢,他打開了手槍的保險並將之放進身前的抽屜裏。就在他將壹切都準備好後,厚實的紅木大門被人禮貌地叩響了。
朱可夫在兩天前收到了壹封來自莫斯科的電報,電報是由斯大林親自發給他的,裏面用親切的口吻提到了斯大林請他“到莫斯科匯報工作,並準備接受特殊任務。”
在1946年因為斯大林的猜忌被降級流放至此的朱可夫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斯大林準備永絕後患了,畢竟他被流放到烏拉爾軍區後已經很久沒有參與到蘇聯的高層軍事會議裏了,此時被斯大林叫到莫斯科去還能有什麽好事?
身為壹名光榮的蘇聯紅軍,朱可夫不能接受自己像十幾年前的那些人壹樣被安上壹個奇怪的罪名後遭到秘密處決。內務部的軍官如果帶來壹張逮捕令,那麽他就用自己的手槍了解自己的生命。
內務部軍官在敲門後緩緩推開大門並獨自壹人帶著公文包走了進來,兩名衛兵留在了門外。這讓朱可夫暫時松了壹口氣,如果他不是打算在辦公室裏槍斃自己的話,不帶衛兵進門壹般也就意味著他們並不是來拘捕自己的。
“您好,朱可夫同誌。”這名少校軍官向朱可夫敬了壹個軍禮,朱可夫起身回敬後兩人都坐了下來。軍官打開自己的公文包並拿出壹份文件來,他沒有打開文件袋便直接遞給了朱可夫。
“這是什麽文件?”朱可夫提問道。
“我沒有權限查看它,司令員同誌。”軍官嚴肅地說道,“我只被告知要將文件親手交給您。”
朱可夫滿面狐疑地打開文件袋,裏面只有壹張紙和寥寥幾行字:即日起恢復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同誌的蘇聯元帥軍銜,並委任朱可夫同誌作為蘇聯赴中國軍事觀察團主任。
朱可夫更加疑惑了,從文件中看,這並不是斯大林或者其他人打算除掉自己的預兆,甚至還恢復了他的元帥軍銜。但是為什麽突然讓他去中國,為什麽突然出現了壹個蘇聯赴中國軍事觀察團?
他當然知道蘇聯將在即將開始的朝鮮戰爭中秘密地參與戰鬥並援助中國人,但是援助中國的軍隊的指揮官早有人選,為什麽此時又增加了壹個觀察團。
“司令員同誌,中央命令您在看完文件後立即回到莫斯科進行壹次報告,斯大林同誌將對您解釋文件中的內容。”少校說道。
這樣的壹幕同樣發生在波蘭國防部辦公室和喀爾巴阡軍區司令部,科涅夫元帥和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同樣被指名要求加入這個觀察團前往中國。
而中央軍委接到了來自莫斯科的觀察團成員名單後也比較吃驚,主要是驚訝於觀察團成員的陣容實在豪華。
“斯大林同誌的這個取經團可真是有不少大神仙呦!”主席手裏拿著名單笑道,“這下子我們的藏經閣怕是得被搬個精光咯。”
“是呀,這下子三駕馬車壹起開到咱們中國來,我們的這條獨木橋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住呀。”周總理也笑道。
“只怕是他們來取了壹堆無字真經去。”朱總司令說道。
斯大林壹下子就把蘇聯陸軍最傑出的三名指揮官派來參觀解放軍在朝鮮的作戰,壹看就是急著要學習未來的作戰方式,不過解放軍75年的技術差距,即使是全程旁觀恐怕也學不了太多東西。就算是已經在這裏參與了兩次作戰行動的中央軍委委員們此刻都不壹定可以適應未來的作戰方式,而在遼陽的彭總司令聽說已經廢寢忘食地讀了好幾天的書,看了無數演習資料,這才能基本掌握好正在換裝整備的誌願軍。
“那我們應該給他們展示些什麽東西呢?”吳銘提問道。之前原本想給蘇聯代表團先看看遼寧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但是沒想到斯大林非常直接,第壹批代表團裏全是蘇聯各軍種的將軍元帥,擺明了是來看打仗的。
“要不要給他們展示火箭軍,還是只讓他們跟著壹線部隊走?”霍建國跟著問道。
“火箭軍就先不讓蘇聯同誌們看了,畢竟大家都要藏壹點底牌嘛。”主席說道。
“我看,我們可以讓蘇聯同誌坐飛機看壹下我們的戰場,也讓他們參觀壹下新義州的戰俘營,之前我們說自己打了勝仗,口說無憑也容易讓斯大林同誌懷疑嘛。”周總理說道。
其實房間裏的眾人都明白,派出這幾位的原因除了學習觀摩壹下未來作戰以外,肯定還有評估遼寧省解放軍戰鬥力的意思在內。朱可夫等人都是經歷了偉大的衛國戰爭的經驗豐富的將領,壹支軍隊的戰鬥力如何他們肯定能迅速判斷出來。
“如果斯大林同誌動了什麽歪腦筋,我們要嚇他壹下。”毛主席說道,“如果斯大林同誌是在擔憂我們的實力不足,那我們要給他壹點自信。”
蘇聯對遼寧省的實力有所懷疑是很正常的,畢竟如果王稼祥告訴斯大林的壹切都是真實的,那麽中國將是蘇聯在對抗美國時最有力的壹個盟友。如果中國人可以在亞洲吸引美國人的註意力,那麽無疑會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甚至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狗急跳墻地糾集資本主義陣營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蘇聯需要中國至少能頂住美國在亞洲的進攻,以避免腹背受敵的情況產生。
另外,他們需要確認中國人聲稱的絕對防空能力是否屬實,如果屬實,蘇聯需要多大的代價才能從中國這裏得到未來空軍的保護。畢竟今天的蘇聯只有個位數的原子彈,盡管正在全力攻關量產工藝,但是在可見未來的很長壹段時間內蘇聯的核武庫都弱於美國。
在北京和莫斯科幾天的協調之後,朱可夫壹行人終於乘坐飛機降落在北京南苑機場,周總理和朱總司令親自到場迎接蘇聯觀察團。身材高大的朱可夫從艙門出來時立馬就被遠處停放的幾架飛機吸引了註意力,差點沒記得走下舷梯。
“歡迎妳們,蘇聯同誌。”周總理用熟練的俄語說道,朱可夫壹行人回禮並和前來迎接的幾人擁抱。
“周恩來同誌,那些是直升機嗎?”蘇聯國土防空軍總司令韋爾希寧指著停放在遠處跑道邊上的幾架直20問道。
“是的,那是我們的直升機。”周總理笑著回應道。
“她們真美。”韋爾希寧壹副垂涎欲滴的表情,讓跟在周總理身後的霍建國心中暗爽。
新中國自建國以後在直升機方面壹直是個短板,直到21世紀在重型武裝直升機和重型運輸直升機方面都還沒趕上蘇聯解體前的水平。到了這個時代,直20在壹眾米4之類的早期直升機裏絕對的鶴立雞群,而79集陸航旅的武直十絕對是目前世界上唯壹壹款專門的武裝直升機。
觀察團的目的地當然不是北京,他們的目標是盡快到遼寧去觀察未來軍隊,再不濟也要能到朝鮮半島上看看他們是怎麽作戰的。於是朱可夫身後的幾位隨從都比較急切地詢問什麽時候能讓他們到遼寧省去。
周總理自然明白這幾位隨從其實都是蘇聯的情報人員,應該也同時負責監視觀察團的幾位蘇軍高層。
“各位同誌們還請少安毋躁。”周總理笑容和藹地說道,“我們壹定會讓各位觀察解放軍在朝鮮半島的下壹次軍事行動的,但是在這之前,我們作為東道主有必要熱情地接待初次來到中國的客人們。”